选择一个趁手的办公室水杯看似简单,实则难解:陶瓷易碎、玻璃烫手、塑料杯显得过于廉价,不锈钢则会让你在咖啡里喝出满嘴血腥味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Manner们次次上新次次抢空的杯子证明了这个小物件对打工人的极致吸引力。打工人操心今天喝水用什么杯子比KPI更上心,毕竟每天能陪你在工位上枯坐8小时的,除了勤勤恳恳的电脑,也只有它了。

咖啡自带杯的流行进一步提升了杯子在打工人心中的地位。带老干妈罐子去星巴克打咖啡,是一种对高端水杯的解构,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现有材质的杯子都难用得毫无特色。

于是打工人们迷上了钛杯。


图源:小红书@钟di

这个长得像不锈钢亲兄弟的水杯,如今正在成为中产工位上的新精神图腾。40岁的领导每天早上拿它泡茶,牛马则把冰美式灌满350ml的杯子。

当水杯和iPhone 15 Pro用上了同款科技材料,“中年男人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Stanley。”


去年Stanley水杯在互联网上红极一时,不在于多好用,而在于拿上它,你就获得了无形的Stanley女孩身份认同。


白女必备杯。

钛杯也一样。办公室里穿始祖鸟和用钛杯的,是同一群人。

当你的办公桌上摆上了一只钛杯,即使你用它小口啜饮公司茶水间的免费速溶咖啡,在同事眼里你也是那个在5800米雪山腰上烧开一壶热水等待黎明冲上C1营地的攀登者

高龄领导们则格外喜欢拿钛杯泡茶,大抵是青花瓷、汝瓷们略显传统老套,钛杯科技感的金属杯身更能展现现代化的企业家风貌。“看着像马斯克会喜欢的杯子。”

钛门的忠实信徒会在办公桌上一字铺开6、7款不同大小和颜色的钛杯,“每天下午茶的第一件事,挑选钛杯,就像是为每日的生活定下基调,让简单的咖啡时间,也充满了仪式感。”


图源:小红书@年轻的老徐

钛杯是中产背包客的常备,成为自拍杆之外的第二大出片神器。尤其当你去到云南、西藏等等等荒野之境,这时候拿出背包里的钛杯,放在雪山前拍一张合照,配文“山不来见我,我自去见山”。如果再赶上日照金山,将是朋友圈绝杀。


图源:小红书@jc早点睡

因为太过便携,每个钛杯都能讲出自己“颠簸山海的半生”。“带着自己的钛杯走过的城市太多,9宫格都放不下了。”

但真正彰显身份的标志,则是给自己的钛杯DIY一个独特的“烤蓝”,将杯子放在火上慢慢烤制,杯身会根据温度不同呈现出深浅不一的梦幻蓝紫色。但一不小心烧过头会让你的钛杯像刚经历一场火灾逃生。


图源:小红书@住在山谷里的小度

于是烧杯成了展现经济实力的标杆,动辄三四百的杯子,每一次放上燃气灶都是一场豪赌。

京爷爱盘串、沪爷钟情于集“鸟”(始祖鸟),钛杯作为精致小众爱好自然也有自己的鄙视链。

处在鄙视链顶端的是日本品牌雪诺必克(Snow Peak)的钛杯。一只容量450ml的钛杯淘宝售价329元起,连配套的钛金属筷子都要319元一双。最火的北海道联名系列——在灰色的Snow Peak钛杯上画一只鳟鱼,就成为了钓鱼佬们无法割舍的天选水杯。杯子限量发售,一套三只的价格目前在国内平台上被炒到了1600元。


Snow Peak钛杯加入“户外奢侈品”家族。因为专属钛杯的需求旺盛,甚至衍生出专门给Snow peak钛杯上色和定制图案的工作室。

连钛材质容易留下指纹的特质,都被宣传成“让每个杯子留下你独一无二的印记”。


图源:小红书@老焉儿

因为重量轻、高强度、亲生物性等等特点,钛作为一种金属材料也被广泛运用于航天、医疗和科技产品领域。

自带光环的钛成了水杯商家的新宠,“钛杯宇宙”横跨户外、超市和科技品牌。

不仅膳魔师、哈尔斯这样的专业保温杯品牌开始做起了钛杯,热衷“平替”哲学的盒马、胖东来开始贴心地向性价比至上的中产们兜售起一两百元的钛保温杯。“把万物价格打下来”的小米更是卖起了199元的钛“商务泡茶杯”。保温杯相比Snow Peak的容量更大,且带盖,钛杯终于不再是没法离开办公室的摆设。


图源:小红书@亿苒cc

但只是因为买到一只钛杯便沾沾自喜还为时尚早。钛的纯度是98%的,还是99.9%的,决定了你手上这只钛杯是不是高贵的“纯钛”。

纯度只是钛鄙视链的第一环:钛的打磨工艺也有讲究,冰花工艺贵过喷砂工艺;单层钛、双层钛的价格不同,后者防烫,可以做成无把手的茶杯;内钛外钢的材质远不如内外纯钛,前者重量更重,自然也烧不出“梦幻蓝”。


钛杯最开始广泛流行于徒步露营圈。

因为材质极轻、耐摔、保温、可以在火上直接加热的特性,让它完美符合轻量化长距离徒步的专业需求:既可以让你在冰冷的高山营地接一杯热水,还能让你临时充当锅具,随时随地煮个泡面。

一只300ml的Snow Peak单层钛杯重量只有50g,“端在手里轻若无物”。于是户外OG们总在30斤的小鹰重装包上外挂一只Snow Peak钛杯,显得游刃有余。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挂在包上,“方便路上喝别人的冰可乐”


图源:小红书@菠萝菠萝蜜

精致露营玩家则用钛杯享受“星空草地下的一杯咖啡”,旁边是同色系的摩卡壶、咖啡豆和电动研磨机,钛起到突出户外感、强调“我并不是在厨房磨咖啡”的作用。

钛能成为咖啡搭子,归功于它的“性质稳定”,一来安全,二来冲泡咖啡时喝起来没有那么大的“金属味儿”。

但9块9陶瓷杯也能做到“没味儿”,400一个的钛杯显然不能简单满足于此。于是在商家那里,钛杯成了“航天同款金属”、“医疗级别亲生物抑菌”、“健康喝水必选”。

用了几十年的不锈钢甚至没来得及喊冤,就被扣上“不够健康”的罪名。

钛杯所营销的“航天强度”、“医用亲生物性”看似高端,实为硬蹭。航天器为了保证耐用,用的是强度更大的钛合金,钛杯采用的则是更轻、更易塑形的纯钛。纯钛的硬度与不锈钢区别不大,掉在地上摔重了照样有坑,甚至清理不当都会变色或留下刮痕。


图源:小红书@我是Jin

听起来唬人的“亲生物性”则仅限医疗领域。因为钛不与人体的肌肉骨骼发生反应,做人造关节、头盖骨更能与人体适配,“对你喝水没啥影响,只要你不吃杯子”。

“耐腐蚀、不易析出重金属”理论上的确钛更优秀,但如果你喝的不是强酸强碱,食品级不锈钢一样能做到。

所谓的钛杯保温,也被证实效果甚至不如不锈钢。《三亿世代实验室》测试发现,早上接的同一杯热水,钛保温杯里的水到中午就已经是能入口的温度,而不锈钢杯里的水下午依旧滚烫。


图源:小红书@不要放葱花

非要说一个70g的杯子能为办公室喝水带来多好的体验,“减轻了你从工位去饮水机打水时的负重”可能算一个。

想来想去,日常中钛杯最不可或缺的场景,还是“家里微波炉坏了的时候,用钛杯热炒饭,一杯刚好装满一人份的饭。”



用着乍一听应该出现在航天飞船或者新一代IPhone上的炫酷金属,钛杯的火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无用的功能性是中产挑选生活好物的最高标准”

IPhone的“以钛代铝”是钛第一次以高端金属的身份走进大众视野。

2023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15 Pro系列首次采用了钛金属中框,机身重量只有191g,比上一代轻了15g,也因此打响了钛“超轻”的名号。在此之前,苹果的智能手表、信用卡Apple Card也都选择钛作为材料。


奢侈品是钛的忠实用户:百达翡丽、劳力士、欧米茄除了用上亘古不变的老钱风钻石、金银,也把钛牢牢嵌在机械表的外壳上。

相比起容易沾上油污的铝合金,因为钛大多使用磨砂工艺,看起来更有质感,作为“高端金属”的钛被认为是“IPhone 15 Pro”涨价的关键。原材料价格贵、制作工艺要求高,使得钛长时间作为贵价金属在“奢侈品消费”的小圈子里打转。


和劳力士们一脉相承,把钛带入餐具界的,同样是号称“露营界LV”的品牌Snow Peak。

用过Snow Peak才知道,帐篷也可以三室两厅一厨一卫。作为精致露营的鼻祖,Snow Peak的露营产品力求“把城市生活原样搬进户外”。

比如9种不同类型的烤架、一整套带洗碗池、灶台和切菜板的户外厨房台,包含滤杯、手压咖啡机和三种不同大小的钛杯的户外咖啡器,以及23元一颗的帐篷地钉。疫情期间,露营火热,Snow Peak业绩大涨,2021年销售额增幅达到50%。


比精致更有用的是故事,毕竟同样是钛杯,Snow Peak把价格卖到了同类产品的两倍多。于是钛杯背后,Snow Peak还讲了一个“燕三条”工匠的故事,进一步坐实了自家钛杯的高端身份。

Snow Peak的诞生地位于日本“燕三条”地区,“燕市”是日本产出最多餐具、锅碗瓢盆的产地,“三条市”则是日本重要的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地。创始人山井幸雄原本是一名五金批发商,从“找家乡的铁匠帮忙打造好用的岩钉和冰爪”开始销售登山用品,逐渐做大了这门户外生意。

Snow Peak钛杯的生产商有本制作所就位于三条市,原本生产金属通风管罩。“钛杯是只有在三条市才能制造的,独一无二的物品。”有本制作所的总经理在一次采访中说。

把咖啡和钛杯绑定则让Snow Peak将这个户外装备卖给了更多办公室里的打工人。Snow Peak在北京门头沟开的露营主题咖啡店里,全套器具都用的是自家钛产品,加上昏暗的光线和粗糙的木质露营桌,“精准斩获一批沉迷野性科技美学的直男。”


图源:小红书@Hahhh

Snow Peak当然不是第一个把户外运动水杯卖出圈的品牌。

始祖鸟水袋原本的设计是专供越野跑运动使用,设置了跑步中的防呛水系统,要用嘴咬一下吸嘴才能吸上水,不仅出水慢、非专业跑者几乎用不到,还因为质地柔软,装上有颜色的茶水十分容易令人误解。堪比尿袋的塑料水袋,在国内平台上能卖到600元的天价。但Logo大于一切,表面说着“让我丢尽脸面”的中产,私底下把尿袋盘成最心爱的大玩具。


图源:小红书@momo

而对于周末穿Lululemon去户外骑行的打工人,车上则必备同款黑白骑行水杯。骑行水壶单看材质没有任何突出优点:pp材质,挤压能出水,翻盖式设计,是为了让骑行者骑着车单手也能喝,杯颈上一圈凹陷,是为了卡进专业山地车的水杯架上。你左看右看,这些特征,6块钱的脉动瓶全都符合。

去健身房,则得随身携带Blender摇摇杯,铁圈用来迅速搅拌散蛋白粉,迅速、干脆、不拖泥带水,就像你轻描淡写地举起15kg哑铃做组,“专业感”信手拈来。

攀岩也有自己的专属水杯袋。有人发现镁粉袋可以用来装没喝完的咖啡,爬到一半还能歇一歇在岩壁上嘬一口咖啡。但记住,放咖啡的镁粉袋也得是始祖鸟或巴塔哥尼亚的,不然太容易被当成“弄错镁粉袋用途的新手”。


图源:小红书@天好就骑车

户外运动细分赛道的专业水杯,纷纷被卖成中产们的“小众高端配饰”。比起专业运动品牌动辄上千的服装配饰,水杯是一个更加便宜,且能彰显你的专业度以及消费品味的物件

比起衣服、鞋子、包,水杯往往是运动装备消费的“稍后步骤”,拥有一个专业水杯说明你已经不是“随便玩玩”的入门者,而是对这项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投入和造诣”

品牌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为普通人“造梦” 的机会。

Lululemon的创始人曾表示,他们一千块的瑜伽裤不是卖给那些已经开始运动的“超级女孩”,而是要卖给那些觉得自己拥有了瑜伽裤就可以变成超级女孩的大多数人,“因为可能就在某个时候,她突然想要开始尝试田径或者瑜伽运动,那她已经做好了随时运动的准备。”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梦寐以求的生活。”


对于品牌来说,带着专业性光环做普通人的日常用品生意,比起在小众运动圈子里把专业度做到奥运会级别有利可图太多了。

钛杯就是一个从专业到千家万户的典型案例:天猫数据显示,2023年含钛餐厨具在天猫上年成交规模超6亿,年同比增速超120%。

钛从奢侈品走进日常百货厨具,无疑和这两年产量增加、原料价格快速下降有关。据《有色金属报》报道,2023年,海绵钛价格从8万元/吨跌至5万元/吨以下,2024年开年以来,海绵钛的价格也基本稳定在5万元/吨。


对于Snow Peak来说,既要在无数品牌入局的钛杯市场里争得一席之地,又要守住自己的“奢侈品”调性,就变成了一件尴尬的难题。

不少消费者开始拒绝被Snow Peak“割韭菜”。有人发现在天猫卖三四百的杯子,在日本店里退完税只要138元,“宁愿去日本人肉背回来”。

露营热退潮之后,钛杯的户外光环也不再好使了:2023年,Snow Peak净利润暴跌了99.9%,折合成人民币不足50万元,并在去年2月被贝恩资本收购。

想要取代不锈钢杯,钛杯的当务之急大概是讲出一个更加“亲民”的故事:


图源:小红书@哈尔滨城市攻略

“当你在哈尔滨的喜茶也能领到一个Snow Peak联名钛杯的时候,它和‘梦寐以求’的生活就没什么关系了。它只是众多‘鸡蛋’里的一个,仅此而已。”

编辑|橘总

作者|肘子
设计|胖兔
封面图源|小红书@润土

参考资料:

1、 《华丽志》,《露营界的“路易威登” Snow Peak 崛起背后的秘密:“燕三条”地区的匠人们》,2022.02

2、懒熊体育,《净利暴跌99.9%之际,“露营界LV”要被贝恩私有化了》,2024.03

3、天下网商,《户外圈疯抢、宝妈囤货、白领晒单:“天价杯”如何通吃全场?》,2025.0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