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的开头能有多炸裂?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今天我们读局外人。本书是由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所著。

本书作者曾说过,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处死刑的危险,而本书的主人公默尔索最后也是因此被判处了死刑。

看这个故事前,先思考一个问题,你成为今天的你,是遵循了自己的本心,还是遵循了多数人的规则?小说主人公默尔索在收到养老院发来的电报,得知妈妈去世,他便前去奔丧。



母亲的葬礼上,作为儿子的莫尔索频频犯困,他喝着咖啡,没有流一滴眼泪。他记不清母亲去世的具体年纪,并且因为嫌麻烦拒绝了开关,不愿见母亲最后一面。他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冷静又细致的观察着母亲生前养老院的朋友们前来吊唁的神情,仿佛自己完全从此事抽离了出来。

葬礼结束时,他想到的是将要上床睡上12个钟头时所感到的那种喜悦。而就在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他就与自己喜欢的女同事玛丽一起游泳、亲热,看喜剧电影。如你所见,穆尔索看上去就是这么一个荒诞且冷漠的人,很多事他明明身处其中,却又置身事外。

玛丽提出想和她结婚,他回答,结不结都行,如果你想结就结不过。当玛丽问莫尔索爱不爱他时,他倒诚恳的说不爱。回到公司,大家劝他节哀,他表示无所谓。老板想给他升职去巴黎主持新业务,他就不感兴趣,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令他厌烦的地方,不需要做出改变,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莫尔索像极了身边那些把随便都行、无所谓挂在嘴边的人。人品不行的雷蒙请他去喝酒,他去了。对方想和他做朋友,他觉得怎么都行。

让他写羞辱别人的信,他没拒绝,还费心的写了,甚至还同意去警察局帮雷蒙去作证。然而就是因为卷入镭蒙与他人的纠纷,他变成了一名杀人凶手。故事从这里开始逐渐荒诞起来。



在法庭上审讯的重点并不在他致人死亡这件事的细节上,而是在他将母亲送到养老院、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泪,以及第二天他与玛丽发生的事情等这些私人生活的问题上。

审判长说,我控告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而从头到尾,莫尔索都没有为自己做出任何辩解。最终,审判长以莫尔索冷漠、自私、没有人性为由判了他死刑。入狱后,莫尔索屡次拒绝神父想让他临时皈依上帝、消除身心恐惧的想法。他承认自己真的很害怕,但他选择完全承受这种害怕,而不是相信虚无缥缈的东西。

最后,他坦然迎接行刑之日的到来。他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从字里行间上看,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于罪与罚的故事,实际上是一部挖掘荒诞社会本质的小说故事。

莫尔索曾说,不论是我妈妈还是我自己,都并不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而且也不希望从任何人那里得到什么。这是属于他和母亲之间的默契,别人不懂,他也从不解释。莫尔索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泪,不是因为他不悲伤,只是因为实在是真的疲惫而已。

他说,我有一个天性,就是我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扰我的感情。在莫尔索眼里,世间万物都不该被赋予意义,世间万物也都不存在意义,活着就是活着本身。当他认识到这个荒诞的世界不会因为个人的作为而有所改变的残酷真相后,他变成了这个充满荒诞的世界里那个荒诞的局外人,唯一真实的便是当下的时刻,他能感受到的明媚的阳光,美丽的大海,以及自己作为人的种种生理需求。



忙姆曾说过人有时迫于需要会对别人撒谎,但绝不要对自己撒谎。莫尔索就是那个看透了生活的本质,然后始终保持诚实的人。生活中,我们看着朋友发来的搞笑段子和视频,即使面无表情也要回复一句哈哈笑死了。面对公司的周末团建,尽管自己身心俱疲,但仍要热烈的举手参加。

我们忠于这个主流世界的游戏规则,无奈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我们既是社会关系中的局内人,同时也是自己灵魂的局外人。最后分享书里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阅读。

无论如何,对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我也许没有绝对把握,但对于我不感兴趣的事,我是有绝对把握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