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消防队吗?我们小区旁的厂房着火了,火势较大,请尽快前来救援!”日前,长沙市雨花区某厂房突发火灾,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附近居民报警后,立即调派附近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并同步启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支援,火势被快速扑灭。随着全市建成18个无人机机场并全面启用,长沙也成为目前全省唯一拥有无人机机场的城市。
2月9日,长沙消防首台四足机器人(昵称“机器狗”)正式上线投入实战使用。这台名叫“绝影X30”的机器狗,能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稳定工作,可适应-20°C 到55°C的环境。
无论是无人机及机场的启用,还是机器狗的上线,都是长沙消防近年来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灭火救援效能的实战应用。高科技装备的引入,正在肉眼可见地重塑传统的消防模式,这必将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技术革命,也让人们看到了科技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巨大潜力。
夜行侠戴上千里眼
“机场调度平台能依据灾害等级自动响应,在接到警情坐标后,平台会立即调配附近无人机前往现场侦察,确保消防人员到达前即可获取火场信息。”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应急保障通信分队通信员曹浩勋说,平台还支持手动调度,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目前,无人机技术在消防救援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凭借灵活的飞行性能与多样化功能,成为应对复杂救援行动的关键力量。
尤其是夜间低光环境下,传统监测手段难以提供清晰的图像,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长沙消防无人机机场配套的无人机,搭载高清红外热成像相机,能够敏锐捕捉到高温点位,为判断火点位置、火势大小和火情蔓延方向提供关键信息,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守护。
长沙消防的无人机。
远程实时传输高清图像是无人机的另一大功能。在救援过程中,无人机将在高空实时传输高清画面和现场数据至指挥中心,各级指挥人员可通过手机及指挥平板第一时间掌握火灾现场情况,为救援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的无人机机场还具备重点区域标注、灾前灾后对比、案例复盘等功能。”曹浩勋介绍,灭火救援任务中,无人机信息将被留存于管理平台,作为战评复盘的重要资料,为改进调度、提升处置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大力士送上“及时雨”
“火场烟雾浓烈,氧气供应紧张,请求支援!”2024年12月,长沙市岳麓区大王山朗豪酒店外,一场灭火救援实战拉动演练正在紧张开展。
“物资装备完毕,可以起飞!”随着一声令下,一架载有两台重量约8.5公斤空气呼吸器的无人机,便在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的操控下,稳稳地朝着百米高的建筑楼顶飞去,为救援人员送去关键装备。
大王山朗豪酒店高约100米,常规方式向楼顶运送物资难度极大。此次演练,无人机充分发挥灵活高效的优势,累计成功运送18台空气呼吸器,极大提升了救援效率,为今后应对类似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提供了宝贵经验 。
“这款无人机功能多样,能在抗洪、山岳救援过程中,为救援人员提供绳包、医疗物资、水、食物、担架等物品,有效提升救援效率。”长沙消防应急保障通信分队副班长杨明说,在去年增援华容县团洲乡的救援行动中,运载式无人机在运送餐食、水等保障物资方面就发挥了显著作用。
无人机机场分布图。
自2024年2月投人使用以来,无人机机场已累计完成1362架次的飞行任务,总飞行里程超 5319公里,助力全市150平方公里的消防重要辖区实现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全覆盖,参与处理警情124余起,为灾害处置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
“哮天犬”大展多面手
2024年1月4日,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机器狗已经投入到长沙消防救援工作中。
“机器狗使用场景灵活,不限于侦察,救援团队可根据具体灾情,搭载不同模块进行多场景作业。”机器狗“绝影X30”的研发方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品牌专员孟媛表示。
据长沙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器狗能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稳定工作,且具备在复杂环境中跨越障碍的能力,速度最高可达每秒 5 米。其一大亮点是支持远程操作和双向通话功能。此外,还可精准检测火灾现场的有害气体,扫描周围空间并通过激光建模实时构建地图,帮助救援人员获取详细的环境信息;支持通过红外双光云台进行周边环境测温。
截至目前,机器狗已多次参与长沙市消防演练,并在实际救援中表现出色,成功参与营救 30 层、44 层等多座高层建筑的被困人员。有了它的助力,不仅提高了救援效率,还大大增强了消防人员的安全保障。
接下来,湖南消防将继续坚持以新技术新装备为动能,着力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消防救援战斗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DeepSeek有话说——
让科技成为守护生命的利器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消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无人机与机器狗等高科技装备能够深入火场腹地,执行侦察、搜救等危险任务,极大提升了救援效率,降低了消防员的安全风险。
无人机凭借其灵活机动、视野开阔的优势,可在火场上空快速构建三维态势图,为指挥决策提供精准信息支持。机器狗则能负重前行,在坍塌建筑中穿梭自如,为被困人员运送物资,开辟生命通道。
这些装备的应用,使消防工作从单纯的人力对抗转向人机协同作战。
但科技赋能也带来新的挑战。高昂的装备成本可能加剧地区间消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更为关键的是,在极端复杂的火场环境中,机器仍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判断与应变能力。
总之,科技赋能消防的本质,不是用机器取代人,而是通过人机协作实现救援效能的最大化。未来的消防发展,需要在科技创新与传统经验之间寻求平衡,让科技真正成为守护生命的利器。
来源:湖南法治报(文/全媒体记者 陈佳婧 李祯媛 通讯员 周家庄 熊泊宇)
一审:雷昕
二审:陈佳婧
三审:戴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