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出。

黄祖问祢衡,你说京城里有哪些高人。祢衡脱口而出:“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子女碌碌无为,不值得提及。”

这里出来了四个人,命运都不好。

祢衡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击鼓骂曹”。他本是平原郡一位名士,后来受到北海太守孔融的赏识,推荐给了朝廷。

曹操认为祢衡徒有虚名,并不怎么感兴趣,言语不合,让祢衡当一个鼓吏。

谁知道这祢衡光着膀子击鼓骂曹,曹操不好折了自己的名头,借刀杀人,最后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杀死。

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孔文举,被曹操找出不孝的言辞,说他不孝被处死,并株连全家。

因为杨修之死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出现过,所以大家都知道他的死因。

明着是他蛊惑军心私自揣度曹操到意思,暗着说他参与到曹操对掌权人的过渡。其实都不是,曹操想要打击世家门阀,这杨修不过是他演绎的一场“杀鸡儆猴”的戏罢了。

——怪只怪杨修的小聪明太多,很容易被曹丞相找到借口。

历代写杨修的诗很多。


咏史下·杨修

宋 陈普

簏中是绢不能知,妄把聪明察色丝。
五等人伦皆扫地,多文好学欲何为。

这里写了杨修的两个故事。

一个是曹丕秘密把吴质藏在大簏子中运到府中,只对外说里面是绢匹。杨修告诉曹操。结果吴质说第二天用大簏子装上绢匹运进府中。曹操搜查簏中是绢匹,曹操因此怀疑杨修诬陷曹丕。

另一个说的是曹操途经曹娥碑下,石碑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问杨修什么意思。杨修说知道。曹操走出三十里远才明白,让杨修写:"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是盛纳五辛的器具,写成字是'辞(辞)';这说的是'绝妙好辞(辞)'的意思。"

陈普叹息:人是聪明人,可人聪明了有什么用?

最后说说黄祖的结局。

黄祖最终被孙权所杀,他的人头被用作祭品,摆放在逝者的灵前,没有安葬。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他们如流星,也算是在天空中擦亮光的人。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