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淬火效应”,强大自我
某书上有个热门话题:反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评论区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争辩、吵架、翻脸……
但广西老汉陈广权告诉我们,沉默和争辩都不是最好的反击,无视才是。
当年他是被全村都嘲笑的傻子,专做吃力不讨好的傻事。
可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累死20头牛,徒手搬开200多万块石头,最终建成一条长达300米的避风港。
这条避风港,可以庇护100多艘渔船,保护了那些曾经嘲笑他的村民。
人生在世,难免成为别人嘴里的谈资,难免被人攻击或看轻。
而反击最有效、最优雅的方式,其实就两个字:无视。
1
不陷自证陷阱,学会装傻
《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便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请刘备喝酒,席间,曹操先给刘备讲了一个望梅止渴的故事,接着又给刘备讲了“龙的变化”。
曹操说:“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意思是问刘备,这个世界上,龙就跟天下的英雄一样。你游历四方,见过的人多,你说说,谁是当世英雄。
刘备随便说了几个人,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都被曹操否决了。
刘备摇头,说那除了他们,他也不知道谁还是英雄了。
这时曹操说:“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
到此时,刘备才明白这是一场鸿门宴,如果说得不好,就性命堪忧。
于是在生死关头他装傻充愣,并不自证自己是不是英雄,而是借着打雷吓掉了筷子,装作自己很胆小的样子骗过曹操。
如果刘备在此时自证,那无论他承认与否,都会在曹操心中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被人怀疑时,辩解自证只会让怀疑加重。
过多的解释,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百口莫辩。
若陷入“自证陷阱”,那最后便只能任由他人审判。
就像那个问题:“如果你被冤枉关进精神病院,该如何证明自己没病?”
大吵大闹、解释吼叫都将无济于事,吵嚷着证明自己没病只会让自己更像个精神病人。
不跟着对方的思路走,才是魔法打败魔法的终极原则。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面对曹操的怀疑和试探,司马懿不止一次为了求生装傻充愣。
有一天,曹操梦见“三马同槽”,梦里三匹马在一个马槽里吃草,他心生疑窦,怀疑这个梦预示着司马懿有反叛之心。
所以曹操问司马懿,对这个梦怎么看,梦中的“三马”是不是与他有关。
司马懿被叫到曹操跟前,一听这个梦,心里就已经警醒。
他一本正经地胡乱解释一通,说这可能是与刘关张兄弟有关,并不正面证明自己。
人性最大的铁律之一,就是欺软怕硬。
当你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进行自证,就陷入了被动,为别人继续攻讦你提供了借口。
自证说白了,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在遭遇恶意中伤和诋毁时,不自证,不理会,不解释,才能跳出对方设置的圈套。
2
懂得行动反制,心理远离
同学雷子新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雷子所在的部门有个老员工,大家都叫他老王。
明明他们俩从未见过,也没有什么冲突,但不知为何,老王经常给雷子穿小鞋。
每次交接工作,老王都会百般挑剔,指责雷子准备不充分,还当着其他同事的面训斥这个新人不虚心。
雷子一开始还想着多忍让,毕竟是前辈,主动搞好关系是应该的。
但见雷子反应软和,老王的态度却越来越恶劣。
雷子索性采取行动进行反制。
交接工作之前,他把所有项目资料整理入档,在老王再故意找碴的时候,当场拿出文档,问老王:
“你说我交接资料缺失,准备不够充分,正好我都记录入档了,我们让经理看看还差什么?”
老王支使雷子去打印不需要的文件,雷子说:“可以是可以,但经理刚有个会叫我和他去参加,要不你去找他?”
老王当然不敢和经理抢人,只能作罢。
除了工作需要,雷子远离和老王有关的一切项目和是非,不听不看、不参与、不评价,让老王找不到机会借题发挥。
几次下来,老王也知道雷子不好惹了,果然安分了许多。
生活中,不管是在职场或是家庭,当被人打压时,行动是最好的还击。
用行动展示态度,用智慧打破偏见。
要知道,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当对方知道我们不好欺负、不好拿捏时,他们便会有所收敛。
莫言获得诺奖后,在文坛引起了很大轰动。但随后,很多人开始对他进行剖析和贬低。
对于莫须有的谣言和那些恶意评价,莫言从不回应,而是写了一副很有意思的对联,内涵了那些对他恶意中伤的人。
上联:佛说遇蚊虫叮咬忍之;
下联:我说遇小人追骂乐之;
横批:不抓不挠。
莫言借助这副对联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后,便对外界的声音不闻不问、不作回应,只专注自己的事务。
还有一次,他办了书法展,却引来了很多攻击。
因为大多数人只听了他的文学成就,对他本人并不了解。
书法展上,有人说他的书法不过如此,与其他书法家相比力量不足、不够完美,还有人说他的字根本不入主流、不成派别……
但实际上,书法只是莫言的业余爱好,他也从未想过和任何一位专业的书法家做比较。
面对诸多质疑,他说:“我只希望通过我拙劣的实践,唤起大家对书写的热情。”
而就是这位“业余书法家”,却受邀为港珠澳大桥落成题诗。
那时大家才发现,莫言的书法写得不比专业书法家差,集百家之长,能称得起“书法大家”的称号。
虽然莫言从未为自己辩解,也从未正面回击外界的质疑,但他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
遇到诋毁、质疑和攻击时,如果你情绪化地回应,对方往往会变本加厉。
相反,若你能保持冷静,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事,那些攻击者往往会因无趣而自然偃旗息鼓。
很多时候,无视便是最好的回击,它能让那些试图攻击你的人感受到最大的挫败与无力。
3
林徽因和冰心同为才女,但两人关系却并不好。
当年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时与冰心结识,也曾真心与之相交,回国后还邀请冰心参加自己举办的文化沙龙。
但冰心却出于嫉妒心,一口回绝了林徽因不说,还背地里发文攻击林徽因。
文章中,冰心形容林徽因是一个以美色招摇过市的交际花,混迹于风月场所,擅长蛊惑男人心,实际上是位年老色衰的老姨太。
冰心还把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事夸大一番,渲染成两人不清不楚的关系,在文人圈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也引起了旁人对林徽因的极大误解。
对此,林徽因心灰意冷,十分伤心。
但林徽因并没有在报刊上发文解释,也没有找冰心当面对质,更没有在沙龙文会上大吐苦水。她始终未置一词,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只是在内心,冰心已不再是她的朋友,她也不再关心与对方相关的事。
也因为林徽因的冷处理,冰心的几篇文章产生的水花很快销声匿迹,流言也不再有人关注。
在心理学领域,有种现象被称为“淬火效应”。
“淬火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上,也称为“冷处理”。
“淬火”是模具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经此淬炼,模具的性能才会变得更好、更稳定。
当你感觉人生好像被卡住、陷入焦虑和内耗时,“淬火效应”会让你发现那些让你痛苦的经历,或许正是让你变得更强大的契机。
生活中也一样。
在被人诋毁、被人看轻时,学会“冷处理”,屏蔽外界的声音,但绝不自我贬低。
冷静下来会发现,外界的声音,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
当我们变得更加专注、强大与优秀时,那些被你无视的人早就学会了闭嘴。
好好生活,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回击。
4
曾有网友问蔡澜先生:“该如何看待别人的负面评论?”
蔡澜先生只回了四个字:“不理没事。”
人生这条路,拥挤而崎岖。
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会经历各式各样的事。
会被称赞、被欣赏、被鼓励、被安慰;
自然也会被批评、被质疑、被谩骂、被攻击。
对于别人的负面评价,我们无需过多争辩,也无需自证清白。
只需要专注自身,用行动去打破壁垒,用时间去证明一切,那些无关紧要的声音,大可不必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