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李鸿章是晚清最具争议的人物,那与他并驾齐驱的左宗棠就是晚清最硬的骨头,并且毫无争议!

这也难怪,要知道,在当时清廷对外作战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对列强心生畏惧,眼见沙俄、英国对西北边疆虎视眈眈,更是有人提出了放弃边塞,主抓海防的错误方针,唯有左宗棠不然,本着寸土必争的原则,他不惜抬棺上阵也要争一口气。



不仅如此,在很多事情上,左宗棠也展现出了与大环境截然不同的硬骨头,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那传奇又悲壮的一生吧!

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的一户书香门第,家族多为文人雅士,奈何不善经营,到了他这辈时财产已经所剩无几。

但物质上的匮乏却并没有磨灭左宗棠在精神上的追求,家里买不起书,他就出门去借、去租,即便逼不得已当了上门女婿,成为了一个教书先生,他也还是热衷于国家大事,摩拳擦掌静待时机。

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便给到了他翻身的最佳机会,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军,当地官员不得已只好求助他这位远近闻名的贤才,而左宗棠也没有让对方失望,饱读兵书的他又是用计、又是亲自上阵,率部足足抵挡了敌军三个月,最终保护了一城百姓。



这份功劳不可谓不大,因此,很快他的名字就得到了朝廷的关注,咸丰皇帝没有犹豫,直接为其加官进爵,给到了他四品钦差大人的职位,让他去到曾国藩麾下参与作战。

战争期间,左宗棠屡立战功,战争之后,他同样做出了不少政绩,其中最惹人注目的就要数设局造船,培养海军人才了。

借此,左宗棠亦是一跃成为了朝廷眼中的中兴之臣。

不过人尽皆知,这还并不是他最高光的时刻,力主塞防、平定新疆叛乱才是!

当时的新疆局势怎叫一个危急了得,阿古柏自立为王、沙俄出兵入侵伊犁,英国人也在蠢蠢欲动,可以说稍有不慎,清廷就有失去半壁江山的风险。



但对此,就像开头说的那样,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居然提议放弃新疆,而慈禧太后也险些被他们说服,索性左宗棠力排众议,先是表明寸土必争的态度,旋即又提出自己补全差额的军饷,这才总算得到了慈禧的应允。

而后,左宗棠亦是费尽了心思,又是从民间商人、列强手中贷款,又是从欧洲买来了先进火器,旋即以六十四岁的高龄抬棺出征,历经连番苦战,才总算击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大部分的失地。

不仅如此,在面对仍盘踞在伊犁的沙俄势力之际,左宗棠还表现出了自己有勇有谋的一面,一边谈判,一边武力威胁,彰显出了大清不惜一战的架势,几番周折才终于逼迫沙俄撤出了新疆。

战事基本结束后,左宗棠又提议在新疆建省,希望将新疆的政权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可以说正是在他优秀的战略眼光之下,未来的新疆才始终未失,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这份功劳比天还大,只是很遗憾,由于太过操劳,1885年,左宗棠于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