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800千伏特高压雁门关换流站,6台巨型换流变压器轰鸣不息,5100个数据点位在智能大屏上耀如星河。站长时伟光指着监控系统向记者介绍:“这里显示每天约1.5亿千瓦时电能跨越六省,点亮长三角万家灯火。其中,绿电外送比例也逐年攀升。”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近年来,我省以通道为笔、市场为墨,加快推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电力外送基地建设,特别是发挥在推进全国能源革命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清洁能源为增量主体、以灵活调节为重要依托,大力提升绿电外送能力。2024年,我省省间交易电量达647.8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外送74.59亿千瓦时,绿电外送规模全国第一。
打造“电力高速” 强化外送支撑
2月10日,在朔州市山阴县,国网山西超高压输电公司青年突击队队员续天昊迎着寒风,对±800千伏雁门关—淮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开展防异物隐患排查,确保安全运行。这条1119公里的“电力高速”,正以每秒120万千瓦时的输送能力,将我省清洁电力送往江苏。
如同输煤需要畅通的高速公路一样,输电也需配套承载大容量、大功率的电网通道。如今,我省已经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与14回500千伏外送通道交织的“能源立交桥”,外送能力达3162万千瓦,连接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是国家跨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和特高压“三交四直”输电通道汇集点。2024年,我省通过这些通道向全国23个省份送电,高峰期外送电力占全省发电装机的36%。
“相当于每天有40列万吨煤转化为电流跨越山河。”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发展部相关负责人指着能源地图讲解,蜘蛛网般的银色线路在太行、吕梁山脉间穿梭,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立体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山西寿阳明泰电厂、西上庄电厂点对网500千伏送出工程投运,标志着华北电网“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全面落地。新增的814公里线路与600万千伏安变电容量,让山西电网外送能力跃升至3162万千瓦。
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3月即将开工1000千伏大同—怀来—天津南特高压工程。届时,山西电网的外送格局将升级为“四交一直”,向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可靠的方向稳步迈进。
这条770公里的“空中巨龙”,每年将输送27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进京。其中,60%来自风电、光伏与储能“打捆”项目,形成“风光火储”一体化电源矩阵。
激发市场活力 用足走廊通道
“电力外送通道就好比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起来了,怎么能有效利用起来,让高速上的车流更多,实现效益更大化,这就是电力调度跟交易中心要做的工作。”山西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杰形象比喻道。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目前,山西建立了“省间+省内”有效协同、“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有机融合、“批发+零售”有序衔接、“绿电+绿证”协同发展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成为连续运营时间最长、市场品种最全、交易活跃度最高的省级电力市场。
1月25日,在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电量数据印证着市场的澎湃活力。当天,山西电力市场2025年2—7月连续电力交易正式开市,这是全国首次开展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省电力市场化建设更进一步。“高频次撮合交易能发现真实价格信号,让资源配置更高效。”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处处长弓建华表示。
交易采用现行成熟的滚动撮合交易方式,市场主体可在每月前5个工作日对未来6个月的电量分时段进行交易,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交易方向,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方式滚动成交。
现货市场则似“风向标”,以价格信号引导发电企业顶峰保供、用户削峰填谷,山西成为全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新能源与用户侧“报量报价”参与,实现电力资源高效配置。自2021年4月1日启动不间断运行以来,累计交易电量达10581亿千瓦时,突破1万亿千瓦时。
2024年10月23日,山西新能源出力突破2300万千瓦,现货电价一度归零。依托省间交易平台,84万千瓦时风电以0.17元/千瓦时价格送抵吉林。“如果没有省间现货交易这个平台,我们省内的市场主体包括新能源可能在低谷时段将会以零元的价格出售,没有竞价和踊跃去参与的积极性。”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张超感慨道。
市场机制激活一池春水。在市场化改革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建设中,我省经过反复探索与实践,通过“省间+省内”电力现货市场的灵活交易,以电价信号为支点,助力我省新能源加快外送。
积极破题创新 激荡绿色强音
2024年,我省新能源外送电量同比猛增76.6%。绿证交易量突破131.7万张,晋苏、晋沪、晋京签订三年绿电协议。绿电,成为山西递给外界的绿色名片。
“过去煤走地上,如今电行空中。”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把优先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作为重要指向,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化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布局和保障性并网指标配置工作,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加快建设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省绿电发展势头迅猛、成效显著。
2月5日,朔州平鲁虎头山,50万千瓦风电场傲立苍穹,一排排叶片随风转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曾经,这里大风常常带来沙尘暴,被称为“风害”,然而随着风电产业的兴起,呼啸北风转化为汩汩绿电,在500千伏明海湖变电站与火电、储能“打捆”后,通过雁淮直流特高压线路直送长三角,让“风害”变成了“风利”。
在全省各地,发展绿电也成为推动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各级政府和众多产业主体从拓展绿色能源、重塑产业形态等多方面出发,促进绿电相关产业蓬勃兴起,在能源革命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为全国绿色能源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晋电“含绿量”的提升,让“风光无限”成为能源输出的重要支撑。
山河为证,征途如虹。从雁门关换流站的智能运维,到电力市场的指尖交易;从特高压“巨龙”跨越太行吕梁,到绿电点亮江南夜色,山西正以“赶考”之姿破题能源革命。一条条“绿电走廊”不仅承载着保供使命,更激荡着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
“未来,山西将建成‘四交一直’特高压网架,外送能力突破3600万千瓦,绿电外送能力也将同步提升。”国网山西电力董事长王政涛展望。
铁塔伫立、银线延伸,绿电外送“朋友圈”的持续扩大,必将为提升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输出更加澎湃的“晋能量”。(记者杜鹃、通讯员赵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