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大学赵敏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Abundance of microplastics in a typical urban wetland in China: Association with occurrence and carbon stor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微塑料在典型城市湿地中的丰度、赋存特征及其对湿地碳循环的影响,探讨了这一当前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微塑料因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广泛存在及其毒性影响而备受关注。然而,微塑料在城市湿地碳汇中的作用,特别是其作为碳源的潜力,尚不明确。研究团队选择温州三垟湿地作为特定研究区域,深入探讨了微塑料在城市湿地水体和底泥中的丰度、赋存特征及其对湿地碳汇的影响。团队采用了荧光染色法与傅里叶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相结合,对介质中微塑料的丰度和赋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优化了基于荧光染色的半自动识别方法,通过形状描述符对微塑料的形态进行了快速识别。根据理想模型的质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湿地中的碳含量对总有机碳的贡献占比估算如下:水中为0.023%–0.20%,底泥中为0.026%–0.28%。随着全球塑料生产的持续增加,预计到2100年,这些数值将分别增长至0.12%–0.71%和0.83%–4.12%。因此,研究表明微塑料可能成为湿地碳的重要来源,并在未来可能成为中长期碳储存的关键因素,强调将微塑料纳入全球碳循环管理中,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必要性。
摘要图
该研究由温州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完成,温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生环学院22级硕士研究生章浩文为论文第一作者,徐奔拓博士与南方科技大学裘文慧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是环境科学和材料领域的权威期刊(中科院一区,IF=12.2),由Elsevier出版,是国际领先的环境科学与污染控制学术刊物。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kXGs15DSlZFnm
来源:温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