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姑乐齐鸣”实践队前往雷山县九个乡镇,围绕2024年以来由雷山县文体广电旅游等部门承办的系列“姑妈篮球赛”,开展入户访谈活动,旨在了解“姑妈篮球赛”参赛队员的个人情况、参赛动机和参赛收获等,探讨姑妈篮球赛推动妇女社会认同的作用。本次访谈为期七天,共访谈了雷山县各个乡镇共36位“姑妈”。


姑妈篮球赛是起源于贵州省雷山县排里村的特色体育文化活动,当地人把外嫁返乡的女性称为“姑妈”。“姑妈篮球赛”最初是外嫁的姑妈们回村探亲时,以篮球增进彼此情谊,加强家乡联系的运动项目,打姑妈篮球没有正规篮球繁琐的规则,只要不恶意伤人都不算犯规,用姑妈们的话说就是“只要不把球抱回家都不算犯规”。由于规则简单易学、氛围异常欢乐而深受广大妇女喜爱,慢慢在雷山县各村寨传播开来,纷纷效仿举办姑妈篮球活动。特别是2024年以来“姑妈篮球赛”发展成为雷山县新的“文体旅IP”,展现了新时代女性风采,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走出家庭,探寻发自内心的朴素快乐

“我觉得搞这个姑妈篮球赛挺好的,像我们以前就是只能看到专业打球的人去打。那现在呢,我们这些没有文化,还有农村的阿姨们也可以去娱乐娱乐一下。”来自大塘镇排所的李姑妈这样说道。郎德镇下郎德村的文姑妈也表示,“以前没有(姑妈篮球)的话也没有其他什么(娱乐)的,就是绣花这些也比较枯燥”。参加姑妈篮球的很大一部分姑妈是农民、家庭主妇,工作性质、场所的限制使得她们难以有效地获取娱乐,绣花、跳芦笙舞是她们传统而单一的娱乐方式。姑妈篮球的出现对于她们而言是一个极佳的娱乐、锻炼机会,她们不必因为“不会篮球”而怯于上场,“如果打正规篮球赛的话,专业的就比较碾压,我们打起来也就觉得无所谓。而打姑妈篮球的心态就是,我们拼一拼也可以上场去玩一下。”永乐镇乔洛村的罗姑妈这样说。很多姑妈由“不会打篮球”到“热爱姑妈篮球”,姑妈篮球正在深深地影响着雷山妇女的生活方式。


“我们原来不打球的,后来因为我的妻子打球,我们也就跟着打。”这是在连心社区篮球场的一位姑爹说的。姑妈篮球的出现也改变着“姑爹”们的角色。在接受访谈的36位姑妈当中,超过85%的姑爹非常支持姑妈们参与姑妈球赛,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娱乐、锻炼机会,其中不少姑爹到了球赛现场为场上的姑妈们加油打气,成为众多姑妈的“应援队”“啦啦队”。还有一大部分“姑爹”在姑妈打球期间主动帮忙看店、带娃,承担起了“保姆”的角色。“在苗年期间我们打姑妈篮球赛,要忙将近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店里面就是我先生帮忙看着,我参加这个比赛。”大塘镇小河村的李姑妈笑着说。


“开心”是本次访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36位不同村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姑妈们都无一例外地认为,参与姑妈篮球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这几年搞姑妈篮球赛我们也多了很多开心”“我们就是图开心,主要是打得开心”“姑妈篮球赛的话就是欢乐挺多”。“就是开心”是姑妈们对这个比赛真实而朴素的情感,这是一种纯粹的幸福。


解放身心,锻炼与社交的双重满足

“(打姑妈篮球)收获最大的就是认识很多姑妈,有时候她们就会叫你一起去打球,或者是聚个餐什么的,就挺开心的。”西江村的李姑妈这样说道。不只是李姑妈,连心社区的任姑妈也表示,平常很少社交的她参与了姑妈篮球后,结交了很多新朋友。苗家人天生好客,姑妈篮球“主客场”的赛制使得平常在家的妇女能够到别的村打球,交到新的朋友,突破原来被工作、家庭所局限的社交圈。


作为一种运动方式,姑妈篮球赛调节了部分妇女缺乏运动的亚健康状态。“这个姑妈篮球赛太累了,必须人多,没有替补的话一场球下来你抵不住的。”永乐村的何姑妈这样说道。“累”也是各地姑妈的高频感受,姑妈篮球的“无规则”使其比一般比赛更具那股“拼劲儿”,不少妇女表示打姑妈篮球赛锻炼效果极佳,身体也比以前好了。

未来,雷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将持续发力,联合学界力量,不断挖掘“姑妈篮球赛”这一特色文体旅 IP的潜力,让这项充满欢乐与活力的赛事覆盖更广泛的区域,促进体育、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更多人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领略雷山独特的风土人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