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医疗辅助犬王可可第一次进剧场,也是它第一次看脱口秀。虽然现场的笑声几乎掀翻屋顶,但是它始终保持娴静优雅的姿态,依偎在主人身旁,情绪稳定、坚守岗位。昨晚,“二狗”脱口秀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上演,现场迎来了特殊观众——孙晓颖和她的医疗辅助犬王可可。近两小时的演出,可可谨遵剧场礼仪,安静趴在主人脚边……

淋过雨才想为更多人打伞

昨晚的演出很是火爆,大剧场1200个位子座无虚席。开场前,穿着黄色工作服的可可在大厅候场,引来不少人围观,有人拿出手机拍照,也有人想要一个“爱的抱抱”。剧场做了很多应急预案,但是最终一条也没有用上,上海的观众就和这座城市一样包容且见多识广。

面对这位特殊观众,大家都充满着善意和理解。远远站在人群外好奇张望的陈小姐,托好友挤进人群拍照。问她是不是怕狗,她笑说:“一点点。”但又强调自己并不介意,“现在地铁里都能经常看到’导盲犬’,这狗狗身上穿着黄色马甲,上面印了’医疗辅助犬’,显然人家也是工作。”

事实上,工作中的王可可确实展现了其专业素养。面对陌生人伸出的手,它没有丝毫恐慌,而是谨慎地后退一步,嗅一嗅对方的手,然后乖巧地任人抚摸。更多时候,可可就如同卫士般伫立在主人身旁,白色睫毛下浅咖啡色的眼睛温柔而坚定,自带一份安静的力量。


作为全国唯一一只获得“医疗辅助犬”和“治疗犬”双证的哈士奇,可可不但能帮助癫痫患者,也能给予自闭症、脑瘫患儿、阿兹海默症患者切实的帮助。近年来,它跟随孙晓颖参与到更多公益项目,频繁进入养老院、学校和社区。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更多人打伞,孙晓颖说:“我希望能把我的经历分享给更多人,帮助大家看到狗狗的力量和能量。”

流浪的它成了她的依靠

北京姑娘孙晓颖因高中时遭遇校园霸凌留下了创伤,先后患上了抑郁症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并不时诱发自伤行为。后来,家人送她前往英国研读国际贸易,毕业旅行时,她和伴侣王炜哲在柬埔寨遇到了王可可,转折就此开始……


可可初降人世时经过了一番颠沛流离。孙晓颖回忆:“初见时,才2 个月的小狗被困在酒店顶楼。柬埔寨湿热,40 度的高温天,它饥饿交加、奄奄一息。”之前从没养过狗,孙晓颖甚至不能分辨这究竟是只阿拉斯加犬还是哈士奇。朋友都劝她“收养”要谨慎,但她依旧毫不犹豫地留下了她。她带它检查身体,医生从它耳朵里取出近百只虫子,她夜以继日地守护它,用羊奶粉悉心喂养,看它从一个毛球变得威风凛凛。

和一般性格活泼的哈士奇不同,可可从小温柔安静、情绪稳定且聪明异常。从握手、蹲下、如厕到进食乃至读英文,它学习能力极强。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晓颖带它参加了“PFH治疗犬公益项目”的活动,发起人吴起现场测试,可可凭借众多技艺和稳定情绪在近百只狗狗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治疗犬”证书。


或许是看到了可可的天赋,孙晓颖开始进一步挖掘它的潜力,她在网络搜索各种训练狗狗的视频,教它学会更多。她送它去专门机构特训,并拿下“医疗辅助犬”资格证。“学成归来”的可可,能通过气息掌握主人的情绪变化,通过观察微表情监测癫痫发出危险信号,并在主人发病时第一时间干预。

王炜哲清晰记得,那年孙晓颖的姥爷去世,两人赶去北京为老人送行。打击来得太突然,晓颖沉溺在悲伤情绪中,又连日奔波操劳……是可可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先用头去蹭晓颖,被推开后直接扑上去压住了她,以免她伤害自己,直到她情绪缓和下来,才松开。孙晓颖事后感慨:“真的没想到,有一天,她也能成为我的依靠。”


【记者手记】 剧场里的城市温度

在上海,文艺院团和剧场提供的不仅是优质作品和宽广舞台,还承担着“城市客厅”和“心灵加油站”的特殊职能。

有“大鲸鱼”之称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每场演出都会留出一部分票给特殊儿童,“海星之愿”公益项目中也有专门为“星星的孩子”度身定制的剧目。而由上海芭蕾舞团与上海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共同创办“脑瘫芭蕾训练营”自2018年持续至今,让“折翼的天使”重新展翅。


到“九棵树”看脱口秀,孙晓颖也曾犹豫要不要带可可,于是尝试着和剧院方沟通,没想到“九棵树”迅速作出反应并制定方案。考虑到其他观众感受,让他们在开场前最后时分入场,把他们的位置从二楼换到一楼,并安排在离剧场门最近的后排位置,且有专门服务员站在身后,以应对突发状况——事实上,一切顺利。

这是剧场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大家都全力以赴提供帮助和便利。医疗辅助犬虽然不像导盲犬那么普遍,但它们对于主人而言是陪伴,也是安全的保障。剧场的意义,就是让观众能通过文化之旅感受美好,获得重新出发的力量。

原标题:文体社会|当“医疗辅助犬”走进剧场——“九棵树”艺术中心迎来特殊观众

栏目编辑:华心怡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朱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