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对本市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建设的成效宣介与典型示范,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上海市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现将获评的10个优秀案例分批次进行公布,促进各单位互学互鉴,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今天分享的是《高质量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松江法院以创新方式护航光影中的新质生产力》。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松江是上海“十四五”期间影视特色功能区的承载地,承担着振兴上海影视产业的重要使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高新数字技术为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也激发了影视产业更为迫切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

为服务保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松江区人民法院创新体制机制,联合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共同成立“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松江)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构筑“产业+科创+法律”三位一体的产业保护体系。


2024年4月,松江区人民法院报送的“松江区建立新机制促进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入选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的“2023年上海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成为唯一入选的区级项目。

一、关注“新”问题,围绕特定产业集群提供知识产权司法保障

松江区人民法院由点及面,先后调研走访上影昊浦基地、华策集团、柠萌影视等30余家影视创作、放映发行等影视上下游关联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4次,收集行业遇到的实际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设立专项征询机制,梳理全产业链条疑难问题及风险点数十项,邀请知识产权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并通过松江报专栏连载相关案例进行针对性回应。针对虚拟数字人、影视虚拟场景等前沿问题,邀请长三角地区三级法院法官、专家学者共同召开“涉影视产业虚拟数字角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讨会,委托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进行“虚拟数字人”专项课题研究,为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提供指引。

二、提供“新”助力,着眼知识产权应用端到保护端全链条服务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影视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非仅仅局限于某一端,而是分布于技术研究与应用、内容开发与创作、衍生产业生态布局等全链条、全行业,因此影视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应当突破传统模式,提供全链条的服务保障。对此,影视产业基地与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针对影视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的短板,构筑“产业+科创+法律”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影视产业开发端的知识产权培训和宣讲,提升影视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能力。基地获评“2023年度上海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案例”。一篇案例获评上海法院涉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三、凝聚 “新”合力,整合司法行政高校行业协会资源协同发力

影视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新的领域需要聚合更多有益助力,形成司法保护合力。对此,影视产业基地发布了上海首份涉影视产业审判白皮书,被《法治日报》等权威媒体特稿刊发;会同东阳法院联合发布了涉影视产业的典型案例,受到了影视产业和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广泛关注;对涉诉较多的小微影视企业、上影公司等头部企业发出司法建议,获得积极回复反馈;结合影视产业知识产权网络侵权纠纷高发的特点,和上海政法学院共同组建“尚正调解工作室”,安排教师及学生参与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诉前调解,法院干警进行全程指导,已成功调处案件30余件。

作为“上海科技影都”品牌坐落地,松江肩负着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振兴上海影视产业的使命。松江区在全国首创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新模式,建立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松江)基地,构建起知识产权大保护的新格局,回应了新时代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需求与新特点,开创了一条司法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