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其立足国际舞台的关键支撑。军事发展作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国家的国防安全和国际地位有着深远影响。军事装备涵盖海、陆、空多个领域,是国家军事力量的核心载体。各国都在战机、舰艇等装备上投入大量资源,力求技术突破,提升军事威慑力。然而,军事装备范畴广泛,坦克作为陆地作战的重要武器,即便在现代战争中,海上和空中作战备受关注,但陆地战依然是国防的重要部分,坦克在陆地战场上的作用无可替代。二战期间,坦克凭借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成为陆军作战的核心装备,深受各国陆军重视。

上世纪 80 年代,国际军火市场出现一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订单。美俄作为当时的军火出口大国,为争抢订单,全力推销各自的坦克产品。美国主推的 M60 坦克,以精准的火力打击能力备受瞩目;俄罗斯的 T72 坦克则靠坚固的防护装甲吸引客户。但这两款坦克价格高昂,对深陷两伊战争泥潭的伊拉克来说,以其预算仅能购买 200 至 300 辆,对战局影响不大。


当时,在中东地区,伊拉克和伊朗国力相当,在争夺地区主导权时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两伊战争。战争初期,两国靠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从外界大量采购先进武器。但随着战争持续,双方将破坏重点转向对方石油产区,两国经济遭受重创。伊拉克为尽快结束战争,咬牙筹集数十亿美金,准备购买强力装备扭转战局。此时,伊拉克最急需的武器装备就是坦克。中国的 69 式坦克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进入伊拉克视野,以其预算能购买上千辆,可迅速组建大规模装甲部队。伊拉克综合考量后,认为中国 69 式坦克更符合其当下扩充装甲力量且预算有限的实际情况,最终将巨额订单交给中国。这体现了我国长期在武器装备研发上的积累,我国研发的 59 系列坦克不仅性能出色,价格优势也明显,比美俄同类产品价格低一半,让战争中经费紧张的伊拉克心动不已。伊拉克当即敲定装备采购,用美金全额支付,110 天后接收 1150 辆坦克,既缓解了经费压力,又增强了战斗能力。

在空军装备领域,中国预警机的发展堪称传奇,真正做到了傲视全球。预警机宛如 “空中指挥部”“空中帅府”,在空战中能引导和指挥己方战机执行作战任务。“中国预警机之父” 王小谟院士曾在采访中满怀豪情地表示:“我们要研发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何为最先进?就是其他国家研发预警机时,都要先参考中国的做法,跟着我们学习,这才叫领先。”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中国预警机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曾遭遇至暗时刻。2006 年,中国一架试飞的预警机发生空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重的空难之一,35 位顶级专家在这场灾难中不幸牺牲。2006 年 6 月 3 日约 16 时,中国进行空警 - 200 试飞,机上 40 人中,除 5 名试飞员和 1 名通讯员外,其余均为中国顶级军工专家,其中还有两位将军级高级工程师。飞行过程中,军机突然爆炸,飞行员果断决定紧急降落。但为避免降落在居民区,军机不幸撞上山头,飞机断裂成两段,机翼和机身尾部坠落在山峰一侧的新塘村山村,机头则坠落在另一侧的同凯村。

经调查,空难原因是预警机飞行途中多次穿越结冰区域,除冰系统出现故障,导致飞机空中结冰失控坠毁。通过对 “黑匣子” 的破解,还发现事发时飞机除冰系统处于失灵、失效状态,最终致使飞机失事坠入山林。


此次空难后,失事山头被命名为 “英烈山”。在英烈山山下,安徽华东光电研究所于 2008 年建造了外围护堤,护堤上整齐排列着纪念石碑,用以缅怀这些为预警机事业献身的英烈。这次事故让很多人对实验飞行产生恐惧与排斥,个别人员甚至选择离职,中国预警机研发一度陷入停滞。但好在有一些研究人员主动挑起重担,如当时刚加入预警机研发不久的崔继先,正是这些人的坚守,支撑着中国预警机研发继续前行。

2009 年 10 月 1 日,在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空警 - 200 预警机历经 3 年的 “沉淀”,与空警 - 2000 一同在天安门国庆阅兵场上惊艳亮相!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曾这样评价我们的空警 - 200 和空警 - 2000 预警机:“此预警机上安装的相控阵雷达,领先美国预警机整整一代。” 空警 - 2000 总设计师陆军曾参加《开讲啦》节目,节目中无意间提到广德时,原本活跃的陆总突然表情凝重、眼含热泪,由此可见这次空难对中国预警机研发人员的冲击之大。

如今,中国最先进的预警机空警 - 500 更是令人瞩目。空警 - 500 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将数字化有源相控阵概念实用化的预警机型号。依托这套先进的机载预警雷达系统,空警 500 甚至能够发现 F22、F35 这样的隐身战机。从空警 - 500 开始,中国预警机已经领先美国 2 代(空警 2000 预警指挥机总设计师陆军语)。而空警 - 500 的常务副总设计师正是崔继先,他继承了先烈的遗志,带着先辈的希望,让中国预警机在世界舞台上越走越远,不断书写新的辉煌。


与此同时,在国际战略资源领域,中国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立场。以稀土资源为例,美国一直对稀土有着强烈需求,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稳定的稀土供应。美国与蒙古签署稀土相关协议,妄图绕开中国实现稀土运输和获取。然而,中国的一系列举措让美国的稀土计划屡屡受挫。美国试图通过飞机将蒙古的稀土运往美国,却遭到中国领空新规的拦截,美运输机被困在乌兰巴托,中国领空新规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铁路运输方面,蒙古的铁路轨距问题成为运输瓶颈,且想要通过铁路运输稀土必须经过中国,中国的态度和相关规定使得美国的稀土运输计划在中国门口受阻。印度曾试图插手中蒙稀土贸易,精心谋划的三条运输路线最终全部失败。美日韩争抢蒙古稀土,但中国牢牢掌控着运输命脉,无论是港口运输还是陆地运输,都让美国的稀土计划难以顺利推进。美国要求中国开放天津港用于稀土运输,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拒绝。

在其他战略资源方面,中国也不断取得突破。双鸭山褐煤的煤变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使战机摆脱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这一成果震动了五角大楼;通辽铀矿的发现,让美国核潜艇的燃料缺口难以弥补;百年焦作铝矿的逆袭,使得波音公司不得不采用中国生产的飞机蒙皮;四川钛矿的发展让空客的 A350 在使用中国钛材时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四子王旗的萤石影响到了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平顶山煤矿的煤炭资源吸引了美国电厂纷纷求购。中国在资源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强大掌控力,让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

综合来看,中国在预警机研发以及战略资源领域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军事科技水平以及在国际资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中国预警机从艰难起步到领先世界,与美国在战略资源获取上的处处碰壁形成鲜明对比。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军事科技和资源领域稳步前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中国也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