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96岁高龄的星云大师在台湾安详圆寂。在此之前,他曾嘱咐弟子们不要火化他的遗体,并希望后事一切从简。

可是,在大师圆寂之后,弟子们还是按照传统为他举行了“荼毘”仪式(即火化),并在骨灰中发现了25颗晶莹剔透的舍利子

为什么大师的遗体会留下这么多舍利子?

为何弟子们不顾大师的遗愿,坚持要进行火化呢?



命运多舛的前半生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出生时,他脸上一半红一半白,这种独特的容貌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

许多人认为这个孩子与佛有特殊的缘分,是带着使命来到世间的人。

然而,命运并没有给他一个安稳的童年。



1937年,李国深十岁时,南京大屠杀爆发。无数无辜的生命在日军暴行下消逝,人们陷入恐惧与绝望,纷纷逃亡。

在这场动乱中,李国深与父母失散,被迫开始了流浪的生活。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行为,那些毫无人性的侵略者连婴儿都不放过,这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愤怒。



除了躲避日军,李国深还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父母。一路上,他多次险些丧命,最终在奄奄一息之际来到了栖霞寺设立的难民营。



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关怀。寺僧不仅为他提供了食物,还让他在寺庙里暂住。僧人们告诉他,佛家以慈悲为怀,并向他讲述了佛教的理念和来源。

与寺僧们的相处中,李国深逐渐被佛法所触动,开始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看着身边同样受苦的人们,他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皈依佛门,用佛法帮助更多像他一样受苦的人。



于是,十几岁的李国深决定出家,正式改法号为“星云”,寓意如星星般照亮世道人心,为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台湾传教之旅

抵达台湾后,星云大师敏锐地察觉到当地佛教发展的困境。当时,台湾相对封闭,人们对佛教的认知较为浅薄,存在误解与偏见。寺庙规模小,僧人数少,佛法传播范围有限。

但这些困难并未使他退缩,反而坚定了他弘法利生的决心。他在台湾高雄创建了佛光山,开始宣扬自己对佛教的看法和理念。



在他看来,佛法不应局限于寺院的高墙之内,而应深入人间,融入大众生活,切实为众生带来福祉。因此,他倾尽全力创办了多所学校,涵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教育阶段。同时,他还建立了数所医院,让许多饱受病痛折磨的人重获健康与希望。



在台湾的这些年里,星云大师的足迹遍布贫困地区,为民众送去生活物资,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每一次慈善活动,他都亲力亲为,用心感受弱势群体的痛苦与需求,用行动传播佛法的慈悲。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星云大师在高雄创办的佛光山已成为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也是“人间佛教”理念的重要传播基地。在他的引领下,佛光山的僧众们积极投身公益服务,关爱弱势群体,用行动净化民众心灵。

岁月无情

2023年,一代高僧星云大师在众人的不舍中安详圆寂,享年96岁。他的离去不仅是佛教界的重大损失,也牵动着无数信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

大师圆寂前曾写下遗书,明确表示不希望进行火化,并提到身上没有舍利子,只盼身后事能简简单单地办。他这一辈子都不喜欢张扬,一心想着离世后别再给世间添乱,安安静静地告别这个世界。



遗嘱背后的思考

尽管有大师的遗书在,但出于对他的尊敬,佛光山还是依照传统,为大师举行了庄重肃穆的荼毘仪式。圆寂赞颂典礼结束后,大师的法体被送往台南大仙寺进行火化。



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伫立,静静送别大师最后一程。谁都没想到,火化结束后竟然发现了25颗舍利子。这消息一传开,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一部分人觉得,这与大师的遗愿不符。大师生前反复强调后事要从简,现在舍利子的出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似乎违背了他的想法。他们认为,应该尊重大师的遗愿,用低调、朴素的方式纪念他。



毕竟,大师一生都在践行看淡名利、心怀慈悲的理念,他更希望大家把对他的思念化作对佛法精神的传承。

不过,也有人深信,舍利子的出现是大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他的慈悲。只有出现了舍利子,才能证明星云大师是真正的高僧。大师一生办学、建医院、做慈善,给无数人带来希望。舍利子或许是他以独特方式激励大家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是留给世间的珍贵馈赠。



其实,对星云大师最好的纪念,就是像他一样,心怀善意,多帮助他人,用点滴行动传递爱与温暖。所谓名利,反倒是大师最不追求的东西。

对于弟子们火化星云大师的做法,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台媒:星云大师遗嘱提及“我没有舍利子”,弟子发文解释 环球网星云大师生前三到西安,还了却了一大心愿…… 人民政协网台湾各界悼念追忆星云大师,他生前曾表示“对两岸视如一家” 环球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