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内蒙古1男生考上大学,女老师花半月工资,送他1双新棉鞋。26年后,女老师60大寿,男生送她1礼物,谁料,女老师打开礼物一看,吓得连忙拒绝。
女老师名字叫张秀荣,1978年,被调到了内蒙古武川县任教初三。
张秀荣初来武川县,给她的印象是贫困,学校环境差,师资匮乏,全校只有200个学生,而且基本都是贫困户。
但是,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张秀荣一阵心酸,她想:我一定要好好教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不久,班里有个特别的孩子引起了张秀荣的注意,他就是陈志德。
陈志德皮肤黝黑,衣服上打满了补丁,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经常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但是学习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每天早上都是蕞早来到班里。
张秀荣决定哪天找他聊聊,增进了解,哪知,她还没来得及找陈志德聊,就发现陈志德不来上学了。
于是,张秀荣就去到陈志德家家访。
不料,刚踏进陈志德家门,张秀荣就傻了眼。
眼前的房子破烂不堪,家徒四壁,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墙上的灰时不时往下掉,外面的风呼呼往里灌,张秀荣不敢相信,陈志德一家8口是这样挤在这里生活的。
这时,陈志德正在帮父亲干活,看到老师来了,陈志德跑了过来,他红着脸,低着头跟老师打招呼:“老师好!”
父亲也扔下手上的活,连忙过来邀请老师进去屋里坐。
经过了解,原来,陈志德有一个哥哥,4个妹妹,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家里只靠着父亲种地那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陈志德不忍父亲太辛苦,决定不去上学了,想着外出打工去。
张秀荣一听,急眼了,她心疼地拉着陈志德的手说:“你这么小出去也干不了什么活,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在张秀荣的一番劝说下,陈志德终于又回到了学校。
从那以后,张秀荣就时时留意着陈志德,看到他一个人发呆的时候,就拉着他出去跟同学们玩游戏,看到他不舍得吃肉,就把自己的肉夹到他碗里,知道他交不上学校活动的费用时,就悄悄帮他补上。
学习上,张秀荣更是经常鼓励他,告诉他,好好努力考大学,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张秀荣的鼓励下,陈志德性格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凭借着努力,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高三那年,陈志德父亲病重,卧床不起,一家人的担子全落在了哥哥身上。
临近高考,陈志德再次选择了退缩,连夜收拾好行李后就离开了学校。
此时,张秀荣虽然已经不再是陈志德的班主任,但是一直跟陈志德保持着联系。
张秀荣知道后,心急如焚,她找到陈志德,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劝道:“都到了这一步了,不要轻易放弃,马上就能看到曙光了!”
经过张秀荣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告,陈志德含泪点头。
1981年,陈志德考上了长春地质大学,他拿着录取通知书,气喘吁吁跑到张秀荣面前,激动地说:“老师!我 考上了!”
张秀荣接过通知书,泪水奔涌而出,笑着点头:“我就知道你行,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这时,张秀荣看到陈志德打满补丁的棉鞋上,又破了两个新洞,她随即转过身,从自己的包包里拿出20元塞到陈志德手上:“要上大学了,拿着买双好的棉鞋!”
陈志德看着这20元“巨款”,愣了一下,他知道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才40元,竟然给了半个月工资他买鞋,他马上摆手说:“老师,我的鞋还能穿,我不要!”
说着,就转身跑回家。
陈志德去长春上学那天,张秀荣来送他。
临上车一刻,张秀荣从包里掏出一双新棉鞋,塞进陈志德怀里,她说:“长春冷,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好好学习!”
陈志德隔着车窗,紧紧抱着老师送的新棉鞋,他流着泪向张秀荣挥手,心里默默地说:“老师,我会努力的,将来我一定会报答您!”
此后,陈志德一门心思全部扑进学习上,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读完硕士,又读博士。
毕业后,陈志德找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又经过多年的摸爬打滚,他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穷小子了。
此时,他蕞大的心愿就是报答张老师,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他今日可能还是一个只够温饱的打工人。
2007年,张秀荣60岁大寿。
当陈志德得知老师还是住在20多年前的老旧房子时,心里悄悄做了一个决定。
在张秀荣生日这天,陈志德把礼物郑重地递到老师手上,张秀荣拆开一看,是一本房产证和1把房子钥匙,这么贵重的礼物直接把张秀荣吓了一跳,她连忙摆手说:“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陈志德哽咽着说:“老师,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如果当初不是您,我也没有今天!”
蕞终,张秀荣拗不过陈志德,只好把房子收下。
除此以外,陈志德还经常给张秀荣打电话,关心她的身体和生活,就像关心自己的父母一样。
在陈志德心里,老师曾经对他的帮助和鼓励,就像是生命的养分,让他从一棵小树苗成长参天大树,这份爱是无价的。
而张秀荣的无私和大爱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陈志德的人生,陈志德知恩图报,成就了一段双向奔赴的师生情分,让人动容!
好人好报,祝所有善良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