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一个月用多少电?200度?500度?800度?够心疼了吧!可您敢信吗?这世上有些设备,一启动就能吞掉咱全家几十年的电!今天咱们一起唠唠世界上耗电最多的五大设备。



电弧炉:钢铁工业的灵魂

19世纪末,法国的Héroult老先生捣鼓出了这玩意儿,专门用来回收废铁废钢的。

但正巧赶上碳化钙市场行情一路看涨,就改行去生产碳化钙了

没想到后来在1906年,被用到炼钢上了,最终发展成了现代化的大规模炼钢工艺。

它就像个大熔炉,炉子里有两个石墨电极,通上电后,电极和炉料之间就会产生一道能达到3000℃高温电弧,把废钢之类的炉料熔化,再进行一系列的冶金反应,最终炼成钢水。

和传统的高炉比起来,电弧炉可以更灵活地调节炉内的气氛,想要炼啥样的钢,就能炼啥样的钢。


工作中的电弧炉

而且现在炼钢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电弧炉能更好地控制排放,比传统高炉更环保,更节能

但再节能,它也是个电老虎,生产1吨钢,电弧炉大约要消耗380-500度电,大概是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的用电量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弧炉,是意大利制造的420吨直流电弧炉

配备了420吨钢包精炼炉和双真空脱气系统,主要用来生产低碳钢、超低碳钢和高级脱氧钢,年产能达到260万吨


炼钢是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

就算是按照最低耗电量来算,满负荷一次需要159600度电,相当于一个五口之家36年的用电量。

咱们国内制造的最大电弧炉是350吨,出口到了土耳其。

虽然咱们也能自主建设电弧炉,在业界内的地位也不低,但是咱们的电弧炉平均利用率只有60%,在技术应用和运营效率方面,咱们还得继续努力追赶。

信息来源:1、析测试百科网.《真空电弧炉的历史与发展》
2、ZBTECH官网.《国内最大350吨电炉发往土耳其港口获客户一致好评》


电弧炉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炉渣

离子对撞机:探索宇宙奥秘

上个世纪物理学家们发现,想要真正了解原子内部的奥秘,就要把原子核给“撞开”看看。

离子对撞机能让离子以极高的速度互相碰撞,撞出一些全新的粒子,让我们能看到比原子还小的微观世界。

通过研究这些微观粒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物质的构成,还可能发现新型能源和材料

不过在加速粒子时,粒子加速器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因为咱们需要用强大的电磁场来推动粒子加速,还得维持极低的温度,才能让超导磁体正常工作。


电子离子对撞机将把电子和质子碰撞在一起(示意图)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世界上最大的离子对撞机,周长足有27公里。

CERN实验室一年下来,平均要用掉12-13亿度电,这相当于一个23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用电量

而LHC作为CERN主要的用电设备,用电量占了CERN总用电量的55%

咱们国家的第一台离子对撞机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1988年10月16日实现了首次正负电子束对撞。

虽然规模比不上LHC,但它为咱们的高能物理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LHC 的紧凑型 μ 子螺线管探测器

咱们正在规划建设全球最大的离子对撞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

CEPC计划建造一个周长100公里的地下隧道,是LHC的近4倍,用来加速电子和正电子,从而产生大量的希格斯玻色子。

目前已经完成了技术设计报告,计划今年就提交项目建议书。

如果一切顺利,预计2027年开建,2035年完工。

信息来源:1、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环境意识:管理和优化CERN的电力消耗》
2、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网.《中国未来环形对撞机的设计》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核动力航母:遨游海洋的霸主

别看航母在海上威风八面的,但它真是个烧钱的主儿,足够让一个小国倾家荡产。

二战后航母的地位一度下滑,结果朝鲜战争一爆发,喷气式舰载机往上一飞,大家伙儿又意识到这玩意儿的重要性了。

后来英国人捣鼓出了光学助降装置、蒸汽弹射器、斜角飞行甲板这些新技术。

美国人一看,这好啊,把这些东西一整合,给整出了福莱斯特级航母

再后来核潜艇的核动力技术也成熟了,美国海军索性给航母也装上“核心”。


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

核动力航母的续航能力可不是按海里算的,而是按年,甚至十年来算的。

一口气跑个二三十年都不用加核燃料

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法国拥有核动力航母。

美国的福特级航母配备了两台A1B压水堆,每台反应堆的热功率高达700兆瓦

其中最耗电的是它的电磁弹射系统。

每次弹射都要用掉40到70度电


核燃料颗粒垂直堆放在长长的金属管中,为商用核反应堆提供动力

在一天24小时的高强度战斗中,它最多可以完成270次弹射,仅弹射系统一天就要耗掉10800-18900度电,而这还只是它总耗电量的一部分。

虽然咱们现在还没有核动力航母,但咱们正在四川乐山建一个陆基核反应堆原型,专门研究水面舰艇的动力系统。

这被看作是咱们开发核动力航母的关键一步。

而且咱们正在研究的钍基熔盐反应堆,理论上比美国现在用的铀燃料更安全、更高效

咱们的钍储量非常丰富,满足未来2万年的能源需求

信息来源:1、维基百科.《USS Forrestal》
2、armyrecognition.《独家:中国加速核动力航空母舰研发卫星图像证实进展》


钍矿

托卡马克:高温等离子体的磁力笼

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老科学家们就开始琢磨托卡马克。

他们想弄清楚太阳是怎么发光发热的,想着能不能在地球上也造个小太阳

托卡马克,简单来说就是用磁场把等离子体关起来的装置

当把气体加热到特别高的温度,电子就能跑出来,变成带电的粒子,这就是等离子体

在这种状态下,氢原子就能抱团,融合成氦原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聚变了。

那这有什么用呢?


TEXTOR 燃烧室

说白了就是为了解决能源问题

咱们现在烧煤、烧油,污染严重,资源也有限。

核聚变就不一样了,它用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地球上海水里就有大量的氘,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且核聚变本身不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物,相对来说更清洁

但要在地球上造个能稳定运行的小太阳可不容易,最大的难题就是能量。


核聚变聚变反应示意图:氘核(D)和氚核(T),聚变形成氦核(H)

托卡马克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来维持等离子体的运行,这就像烧开水,火不够旺,水就烧不开。

托卡马克到底有多耗电呢?

我给你说个例子,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在运行的托卡马克装置是由日本和欧盟合作的JT-60SA

它能把气体烧到1亿度以上,未来甚至能超过2亿度

为了维持这么高的温度,JT-60SA每小时只能运行100秒,耗电量相当惊人。


日本和欧盟合作的JT-60SA

正在法国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个更大的电老虎。

ITER的目标是,输入50兆瓦的能量,产生500兆瓦的能量。

但这会导致总耗电量会更高,大概在11万到62万度电之间

咱们中国最早的托卡马克装置是引进苏联的技术,后来自己也搞出了EAST

EAST在2006年开始运行,最近还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成功实现了1066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

信息来源:维基百科.《托卡马克》


EAST反应堆

激波风洞:航空航天研究的试验场

说起风洞,你可能觉得离生活很遥远。

但实际上,大到飞机、火箭,小到汽车、高铁,它们在设计之初,都离不开风洞的测试。

风洞就像一个空气动力学的试验场,工程师们在这里能控制各种气流条件,把飞行器的模型放进去,模拟各种飞行状态,科学家们就能仔细观察气流对飞行器的影响,收集大量数据,然后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飞行安全性


降落伞在风洞进行测试

不过风洞开一次,用电量也是个天文数字。

就拿咱们的JF-22来说,它跑起来的瞬时功率能达到15000兆瓦,相当于75%的三峡大坝装机容量

它每次试验只持续130毫秒,但一次完整的试验下来大约要用掉541万度电,电费大概975万元左右

为什么风洞这么耗电?

原因很简单,就是要“暴力”地模拟飞行器在超高音速飞行时的极端环境。


莱特兄弟风洞复制品

传统的风洞用风扇吹风,但对于高超音速飞行,这种方法根本不够用。

所以科学家们就发明了激波风洞。

激波,你可以想象成是空气分子被瞬间压缩到一起形成的墙,就像爆竹爆炸或者大炮发射时产生的那种冲击波。

激波风洞就是利用这种激波来压缩和加热气体,从而产生超高音速的气流

产生激波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用加热气体,有的是用活塞驱动,而咱们国家独辟蹊径,用的是爆轰驱动。


超音速飞机产生的可见的冲击波

爆轰,说白了就是可控的爆炸

通过精确控制爆炸,产生强大的能量,驱动风洞运行。

这种方法能量是巨大,但难度也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

所以长期以来,国外的科学家都尽量避免使用爆轰驱动。

但咱们的科学家硬是把“不能用”的爆轰变成了“可用”和“好用”的驱动能源。

信息来源:1、Aerotime.aero.《中国将启用“世界最快”高超声速风洞》
2、搜狐新闻《央视官宣30马赫风洞,驱动功率是三峡的75%,又一个国之重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