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落幕,广东高校高职院校捧回3项;
2024年10月下旬,东盟国家外交官一行来到广东,纷纷发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邀请;
东盟国家驻华外交官一行参观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
更早一点,省教育厅公示,拟向教育部申报新增3所本科高职院校,广东本科高职有望增至7所……
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制造业大省,目前广东共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超600所,在校生近300万人,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从职业教育大省到职业教育强省,广东将如何下好这盘棋?
落好产教融合这一关键“子”
走进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软件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一条对标企业标准搭建的高度集成制造产线正在运行,学生在这里学习实践。
“完成产品生产的过程就是把理论知识糅合打碎再吸收。”2022级工业软件专业学生黄世贤第一节课便做出了最简单的芯片开关,如今他可以做出传感器芯片,熟悉掌握了从设计图纸到产品制作的全流程。
将真实的生产线搬进课堂,这样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职业院校出现。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工业现场编程调试。
“要办好职业教育就一定要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虹说,人才链与产业链要同频共振,就必须促进产教融合。
落好产教融合这一关键“棋子”,影响着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持续迸发。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产业体系完整、高新技术企业众多,推进产教融合具有先天优势。
早在十多年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就将专业建设“搬”到产业园区,走出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新路径。
广东不断推动产教、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人才供需两端紧密对接——高职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526个,全省成立108家职业教育集团,成员覆盖数千家行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实践。
而今,合作关系更紧密的产教融合新生态也逐步形成。
2023年9月,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佛山市“两高四新”产教联合体入选。
一批优质高职院校和龙头企业、高水平普通高校联手,牵头成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目前,全省已成立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1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其中,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智能网联汽车及智慧出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以往校企合作不同的是,该共同体由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多个实体单位组成。”该校汽车与工程机械学院院长郭海龙说,共同体包含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高职学校、普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实现了跨领域、跨区域。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工程机械学院。
产教融合不仅惠及在校学生,也为企业员工打开了学历与技能提升通道——
全省共有54所高职院校与207家企业、53个载体在310个专业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精准支持在职员工提升学历和技能。
打出完善办学体系这一关键“招”
去年9月,高考600分的李宇涵第一志愿报考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他的分数比广东普通本科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158分,可以选择不少重点高校。
“我更看重学校能为我带来哪些学习实践资源。”入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不到半年,他认为自己的选择很正确,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创业机会。
在广东考生的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职业院校成为一股新趋势,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投档最低分超过普通本科。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在上课。
2024年首次本科招生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各类专业组投档最低分均超本科线70分以上;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最低投档线也超过了普通本科。
越来越多学生,用自己的选择为职业教育投上“认可票”。
打破职业教育的学历“天花板”,是其中关键一招。“这也是关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事要事,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周虹说。
广东通过健全中等职业学校、专科层次职业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及本科普通高校相衔接的培养体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中高本一体化培养越来越畅通——广东84所高校与291所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在1672个专业点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62所高职院校与30所本科高校在238个专业点,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
高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加速——2019年6月,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近两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两所公办职业本科先后落地,广东的本科职业院校增至4所。
2024年10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所“双高”高职院校正在申报设置为职业本科,广东本科职业院校有望增至7所。
办学体系趋于完善,广东职业教育也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目前,全省建设45所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316个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87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298个省中职“双精准”示范专业。
职业教育想在未来、提前布局,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需求。
走好社会服务这一关键“步”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获金奖的项目《冻极鲜—液体媒介急冻保鲜设备研发》,其研发灵感便来源于服务乡村振兴。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项目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获金奖。
像这样来自实践的项目并不少。这是因为,广东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需求。
供需两端高度契合的思路,保障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广东职业院校连续多年保持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0%以上,其中近半数毕业生直接服务相关战略性产业。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实训列车,促进产教融合。
走出地方,广东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7万家。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一批熟悉中国文化、中国设备,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国外当地技术技能人才。
需求驱动下,广东职业教育的海外交流步伐逐渐加快——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跟随高铁项目走出去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出海的航运项目提供人才培训培养;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在马来西亚布局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服务抖音、阿里巴巴国际站等电商企业在当地的迫切人才需求……
当前,全省已有21所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了70个境外办学项目,服务中国企业出海发展。
落好关键子、出好关键招、走好关键步,广东正努力从职业教育大省迈向职业教育强省。
来源:南方+客户端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