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出生于湖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在乡土的质朴中成长。1972 年,他毅然投身军旅,从一名普通战士起步,凭借着踏实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军队中奋进。他骨子里有着敢打敢拼的劲头,为人直爽,说话做事从不藏着掖着,这种性格让他在军队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他最终成长为一名将军。2013 年退休前,他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军区政治委员。回顾他的人生轨迹,那是一段充满拼搏与奋斗的精彩历程,每一步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他就是陶正明少将。



陶正明参加中越边境作战

陶正明老家在湖北省大悟县三里镇黎家湾村。大悟县在大别山这片儿,是因为山得名的。李先念带着新四军第五师,以前在大悟山跟敌人周旋了七天七夜。打仗那时候,大概有 16 万大悟的年轻人参加了革命,其中差不多 7 万人死在了战场上。陶正明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读书、干农活,还当过乡村医生。

1972 年 12 月,陶正明去当兵了,后来当过排长、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军政治部组织处干事。1984 年初,总政组织部青年处(这是个正师级单位)借调陶正明去工作。那时候总部机关在整党,人员调动先暂停了,打算等整党完了再正式办调动手续。

7 月 14 日下午,陶正明突然接到总政组织部部长的谈话邀请,见面后,部长说:“小陶,你是我们从全军挑出来的优秀组工干部,来部里工作这段时间也很努力,你们处里好几次都说你表现好。要不是赶上整党,人员调动冻结了,我们早就把你的调动手续办好了。你现在档案还在一军机关。前几天,中央军委决定你们军去云南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你们军政委上午跟我通电话,说暂时没考虑让你去前线,得征求我们组织部领导意见再定。我想先听听你的想法。”



从个人发展来说,30 来岁的陶正明已经是军组织处副处长了,又刚调到总部机关,眼界能更开阔,学习机会也多,发展平台也大,确实很难得。可部队是去打仗的,和平时候军人能碰上战争,能真刀真枪干一仗,更是难得的锻炼成长机会,要是不去,说不定会遗憾一辈子。

权衡后,陶正明表示要去前线。部长双手握住他的手,眼里都含着泪。7 月 19 日上午,军里开赴前线人员出征誓师大会,首长动员讲话,传达作战命令,各部代表发言。会后要求大家写遗书。大家咬破手指头,用血写下 “遗书” 两个字,其他具体内容用钢笔写。

陶正明琢磨了一下,就在遗书里写了三点:“媳妇以后是别人的,趁年轻早点改嫁;闺女是国家的,还小,交给她爷爷奶奶养大,一定要考上大学;父母都还在世,让弟弟妹妹替我给他们养老送终。”没过多久,命令下来了,陶正明和战友们就奔赴战场前线了。



陶正明想悄悄走,不愿听表扬的话

打完仗以后,陶正明升职升得可快了。1987 年 6 月的时候,他当上了集团军政治部组织处处长,到 2004 年 5 月,就成了集团军副政治委员。这 17 年,他一步一个脚印,干得特别踏实。后来,他又被派到浙江省军区当副政治委员。2010 年 7 月,他被提拔到江西省军区。从他走进江西省军区大门的那天起,就想着要一直在这儿干到退休。

三年零四个月后,他就到了退休的年纪。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陶正明把江西省的每个县都跑遍了,一门心思都扑在省军区系统的建设上。这期间,他还写了本书,叫《把心揉进红土地》,书里满满都是他对江西这片红土地的热爱。

2013 年 10 月,陶正明少将 60 岁了。11 月 14 日,南京军区政治部打电话让他去南京,说军区首长要找他谈话。陶正明心里不太想去,他想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了,首长肯定会来南昌宣布退休命令,监督工作交接,自己没必要专门从南昌跑到南京去听几句表扬的话。电话里,他已经跟军区首长说了自己的想法,可首长还是坚持让他去,而且说得特别坚决,就差直接下命令了。



军人得服从命令,没办法,陶正明就坐飞机去了南京。军区党委书记、政委一边看着机关写的稿子,一边夸陶正明。陶正明这时候突然想起在殡仪馆听别人介绍逝者生平的场景,心里怪不自在的。他在岗位上工作的时候,从来没以这种方式和要退休的同志谈过话。

陶正明笑着跟政委说:“首长,我都退休了,就别说这些了吧。你们平时工作又忙又累,要不先休息休息?” 这位党委书记是刚从其他军区提拔上来的,对陶正明不太了解,听到这话,特别惊讶。后来私底下跟司令员说:“陶正明这人怎么这样啊!”司令员笑着回答:“陶正明就是这脾气。”

尾声

陶正明将军,曾亲身经历过激烈的战争洗礼,他的性格坦率真诚,直来直去。那些与他共事过的同事以及他的领导们,无一不对他赞誉有加,给予极高的评价。如今,已至 72 岁高龄的陶将军,依然时刻心系党和国家的大事。这份始终如一的热忱与担当,实在是令人由衷赞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