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春季气温回升、昼长夜短,人体易感疲劳,“春困”已悄然成为春季行车路上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员反应速度显著降低,对突发情况的判断和应对能力减弱,进而导致交通事故风险倍增。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高速公路第四支队将近期疲劳驾驶相关的案例曝光,请广大驾乘人员警钟长鸣!

案例警示

简要案情:2月10日,驾驶员邱某驾车从丰都出发前往重庆主城区,当车辆行驶至G69银百高速公路涪陵隧道时,因光线突然变暗再加上人过度疲劳,车辆右前方撞击隧道防撞桶后沿右侧路沿擦挂数米后才反应过来。经查,邱某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导致晚上睡得比较晚,加上当天午饭后没有休息,且长时间长距离驾车,多种因素导致其过度疲劳。民警依法认定驾驶员邱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简要案情:2月14日,驾驶员王某某驾车从湖北运送货物至重庆,当车辆行驶至G50沪渝高速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时感到疲劳,王某某并没有选择停车休息而是继续强撑下去。行至事发路段时,王某某因过度疲劳而出现走神,当车辆偏离车道后,王某某因操作不当造成车辆失控,最终撞上右侧护栏,所幸正确使用安全带,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民警依法认定驾驶员王某某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简要案情:2月17日,高速交警四支队丰都大队在G69银百高速公路丰都东收费站开展检查时,发现一辆重型货车疑似存在疲劳驾驶行为。经查,驾驶员杨某一人从云南拉了一车绿通货物,为了赶时间,驾驶期间存在连续驾驶超过4个小时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情况。民警依法对其作出罚款200元、驾驶证记3分的行政处罚。


如何抵御“困意侵袭”,守护行车安全?这份指南请牢记!

警惕!疲劳驾驶的“危险信号”

l眼皮打架、哈欠连天:困意来袭时,注意力难集中,视线模糊。


l反应迟钝、动作僵硬:对路况判断力下降,刹车、转向不及时。


l频繁走神、车道偏移:车辆不自觉偏离车道,甚至出现“微睡眠”。


l错过路口、忘记操作:大脑疲劳导致短期记忆减退,易忽略交通指示。


如何避免疲劳驾驶?

l充分休息和规划行程:长途驾驶前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长途驾驶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应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

l识别疲劳信号:当出现打哈欠、眼皮沉重的生理表现和车道偏移、反应迟钝的驾驶异常时,应及时到安全地点停车休息,切勿强撑。

l优化驾驶环境:保持车内温度适中;交替使用内外循环保证氧气充足。

l防范特殊时段:避免午后13~15时、凌晨2~5时等事故高发时段行车;夜间驾驶要增加休息频率。

重庆交巡警提醒

春困虽小,隐患却大。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请务必警惕疲劳驾驶,任何紧急行程都不值得以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共同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 END ☆

编辑:邱河

审核: 秦祯

来源:高速交巡警四支队丰都大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