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曾海燕、刘 安、 唐成见)近日,新宁县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收治一名颈部肿块患者,联合病理科、感染科诊断为皮下裂头蚴病,手术并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康复出院。

文大哥今年52岁,半年前发现右侧颈部有一肿块,开始仅拇指头大小,不痛不痒也没当回事。肿块逐渐长大,颈部活动后会不舒服,就诊了几家医院均建议手术治疗,2月9日以“颈部肿块”收入新宁县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接诊医生刘安仔细查看患者颈部肿块,约3*2cm大,外观无特殊。充分准备后,2月10日副主任医师郭金明、管床医师刘安给文大哥行肿块切除手术。术中发现肿块局部肌肉水肿,拨开肌肉见长约40cm的白色条状物,切除局部水肿肌肉活检,白色条状物立即送病理科检验,术程顺利。



文大哥脖子上肿块内取出的白色条状物-裂头蚴



病理科主任颜学平仔细查看标本,询问患者既往经历,考虑该白色条状物为裂头蚴。科室立即请感染科主任唐成见会诊,结合患者有吃未煮熟食物的经历,考虑文大哥的颈部肿块为皮下裂头蚴病。因虫体及局部水肿肌肉已手术去除,为防止体内其他部位还有虫体,予以吡喹酮药物治疗,并完善头颅MRI、眼科会诊,排除眼、脑裂头蚴病,用药后及时监测肝肾功能。文大哥恢复良好,2月15日康复出院。

医学科普 - 裂头蚴病

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一种寄生虫)的幼虫,呈白色长带形,身体具有强大的伸缩能力,长度在0.3~105cm不等。可寄生于皮下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眼部、口腔和肌肉等,引起裂头蚴病。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有新的病例被报道。



感染途径

曼氏迭宫绦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成虫寄生于犬、猫、虎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幼虫裂头蚴主要寄生于蛙的肌肉及皮下组织内,蛇、鸟和猪等脊椎动物也会转宿寄生。人类食用未煮熟的蛙、蛇肉等,或不慎饮用含裂头蚴污染的水感染。此外,用裂头蚴感染的生蛙皮和蛙肉直接外敷皮肤溃疡或眼病也是常见感染途径之一。

症状-皮下结节或肿块

最常见,患者皮下可出现黄豆大至核桃大的圆形、椭圆形、条索状或者不规则状的皮下结节或肿块,而且肿块具有移动性,局部疼痛及瘙痒感。

症状-眼部炎症样反应

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奇痒或者有虫爬感;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甚至并发白内障而失明。临床上常误诊为麦粒肿、急性葡萄膜炎、眼眶蜂窝织炎、肿瘤等,往往在手术后才被确诊。

症状-其他

症状发生于内脏者,表现为相关部位炎症,出现对应症状。如果寄生在大脑,可导致呕吐、癫痫、晕厥、抽搐等一系列症状,容易误诊为脑肿瘤。

治疗

游走性的皮疹或包块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皮下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务必将虫体尤其是头部全部取出方能根治,也可用40%酒精普鲁卡因2~4ml局部注射杀虫。药物治疗可采用阿苯达唑、复方甲苯咪唑、吡喹酮等。亦可采用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根据感染部位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不会遗留严重并发症。

如何预防

①、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鸟肉、猪肉等,不饮用生水或被裂头蚴污染的水。

②、避免使用生蛙皮和蛙肉外敷皮肤病和眼病,防止寄生虫通过皮肤创面或黏膜进入体内;

③、切生肉和熟肉的刀和砧板要分开;

④、如果养宠物,及时给宠物驱虫;

⑤、注意卫生,经常洗手,适当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⑥、相关部门加强动物检疫监管、牲畜屠宰管理和肉类检验,做好病畜的无害化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