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年少聪慧,心怀大志,若生于太平盛世,或许能成为一代明君,扭转汉室江河日下的颓势。然而,他生不逢时,降生于一个皇权衰微、群雄割据的乱世,从登基之日起,便成为权臣手中的傀儡,命运始终不由自己掌控。
人们常说,董卓和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代表人物,汉献帝最恨的理应是他们。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真正让汉献帝刻骨铭心、痛恨至极的,另有其人——此人不仅剥夺了他的尊严,还将他逼入生不如死的境地。
那么,这位比董卓和曹操更令汉献帝痛恨的“汉贼”,究竟是谁?为何他能让刘协的恨意远超其他人?
一、董卓与曹操,一个是“恩人”,一个是“庇护者”
汉献帝的皇位,并非天命所归,而是在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后,由董卓一手扶持。原本的皇帝是汉灵帝的长子刘辩,但董卓入京后,觉得刘辩懦弱无能,便强行废掉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
表面上,董卓是篡权乱政的乱臣贼子,但对刘协而言,他至少给了自己登基的机会,甚至在朝堂之上对他颇为恭敬。虽然董卓专横跋扈,滥杀无辜,但在刘协心中,他并非最可憎之人。
曹操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代表,但与董卓不同,他至少给了刘协一个相对体面的生存环境。汉献帝在李傕之乱后,曾流落民间,生活困苦,甚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曹操迎奉天子至许昌后,虽然剥夺了刘协的实权,但至少供养他衣食无忧,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表面上给予了天子尊荣。
因此,汉献帝虽然痛恨曹操操控朝政,但并未对他生出刻骨仇恨。真正让他痛不欲生、恨之入骨的,另有其人。
二、真正的“汉贼”李傕,让汉献帝生不如死
汉献帝最痛恨的人,是董卓死后趁乱掌权的李傕。
李傕原是董卓的部将,董卓被吕布诛杀后,他与郭汜联合发动兵变,重新夺取长安,将汉献帝彻底囚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然而,李傕不仅剥夺了汉献帝的权力,更让他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了最惨烈的折磨。
这也就展现了李傕为人嗜杀成性,统治长安期间放任军队烧杀抢掠,整个京城陷入极端恐怖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大臣被随意杀戮,甚至连皇帝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最让汉献帝无法忍受的是,李傕对他极尽羞辱,甚至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将一袋腐烂的骨头丢到他面前,讥讽他连狗都不如。
更可怕的是,当天下大乱、百姓陷入饥荒时,汉献帝勉强筹集了一笔赈灾款,想要救济民众。可李傕却直接将这笔钱据为己有,用于犒赏自己的部下,让无数灾民活活饿死。
汉献帝在董卓和曹操手下,至少尚有尊严,衣食无忧。可在李傕的统治下,他不仅
朝不保夕,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
这才是汉献帝真正噩梦般的岁月,比任何一次软禁都更加黑暗。
三、宁愿逃亡,也不愿再受折辱,李傕的暴政彻底激怒汉献帝
李傕的暴虐统治,最终逼得汉献帝走上了逃亡之路。他深知,如果继续留在李傕的掌控下,自己迟早会步刘辩的后尘,死于非命。
在贾诩等人的帮助下,汉献帝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成功逃出长安,他甚至宁愿流落民间、衣衫褴褛,也不愿再回到李傕的掌控之下。
但后来他在曹操手下时的并不是这样的。即便曹操专权,他也未曾主动选择逃亡,因为曹操至少能让他活下去。但面对李傕,他宁死也不愿再受折辱。
可见,在汉献帝心中,真正让他痛恨至极的,并非曹操,也非董卓,而是李傕这个彻头彻尾的乱臣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