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就时代背景而言,他直接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通过兵谏蒋介石的方式实现统一抗日,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这对于当时已经被国民党军队团团包围的延安根据地来说无比重要。
正是有了共同抗日这个历史性变革,我党才有了实现为民族事业壮大自身力量的一个机会。
而作为事变的主导方,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的往后人生也受到了直接影响。
相比于出身显赫的张学良,当时杨虎城旗下的西北军并没有东北军那么壮大。
在政治关系上,也没有人敢为他说多少话,面对蒋介石的满腔怒火,虽然国内民众有着太多关注。
导致事变解决的第一时刻,杨虎城安然无恙,但最终还是被杀害于解放前夕,于1950年被安葬在西安。
张学良将军则被囚禁一生,离世之后与赵一荻安葬于美国,张学良与杨虎城的安葬地风格迥异。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而这背后也是两人命运的一种明显差别!
那么,这背后都有着怎样的往事?以及值得人们思考的东西?
一 张学良双栖墓
就目前认证的张学良墓而言,其实是有两个。
一个是安葬着张学良和爱妻赵一荻尸骨的双栖墓,位于美国夏威夷的神殿谷,主要建立者是当地的华侨。
这个张学良墓的设计理念是完全的西方文化,在方向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五十平方米,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双栖墓前的黑色花岗岩石碑。
除了整体凸显出墓地的灰冷肃穆环境以外,上面刻着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名字。
在拱形木台外围有着一块大理石,刻着《圣经》的经文,在墓园的最后面则是白色十字架。
有关这一点,是源自于张学良是一个基督徒,用基督教的习俗为自己建立墓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宗教信仰的。
除此之外,在中国辽宁省安台县的西北部,还有一座关于张学良的少帅陵。
这座陵墓是中国政府出资建造的,整体规划面积高达三千亩,远不是夏威夷这座双栖墓所能相比的。
其中由纪念堂、衣冠冢、少帅碑林等多部分组成,在最大门的地方,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岚清亲笔题写的“少帅陵”三个字。
之所以政府要花费这么大的心血为张学良建立这座衣冠冢,主要作用就是纪念张学良的历史功绩,缅怀他为中国人民做出的重要贡献。
少帅陵落成以后,就被辽宁省评选为全省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之一,并被文物局定义为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时至今日,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到访。
张学良的两座陵墓,一座栖身,一座栖心,在晚年被台湾当局释放以后,张学良并不是没有想到过返回中国的东北老家。
只是受限于一些因素只能作罢,这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国民党政府虽然释放了张学良,但并未因此结束对他的关注。
如果张学良返回中国大陆,可能会引来对方仇视,虽然张学良已经是垂垂老矣,但他还有后人在世,可能因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就是张学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返回中国大陆这件事会引起美西方国家媒体的无端揣测和舆论报道,这对于想要过上平静生活的张学良来说,是不太愿意接受的。
因此,从东北沦陷,带领东北军南下之后,张学良再也没有返回过自己的老家,这对于他而言,是一生的遗憾。
二 杨虎城被害
与张学良将军相比,同样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和主导者,杨虎城将军的命运就要悲惨许多。
虽然事后两人同样受到了蒋介石的囚禁,但杨虎城的生活环境远没有张学良那么优渥。
在国民党内部,大部分官员和将领都对他避之不及,生怕触了蒋介石的霉头。
被关押在贵州的时候,杨虎城一家人居住在一个山洞里,那里气候潮湿,蚊虫肆虐。
看押杨虎城一家人的特务对他们态度十分恶劣,就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不愿意提供。
并且还会经常更换看押地点,杨虎城的妻子因为这种高压环境的影响,最后产生心理疾病,选择了吞金自杀。
杨虎城痛失爱妻的时候,自己的身体因为长时期关押产生多种疾病,但只能强撑精神照顾子女。
根据后来执行看押任务的国民党特务回忆,杨虎城在那一时期是生不如死的。
随后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南京被解放,蒋介石眼见大势已去,对杨虎城的恨意更浓,认为是他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造就了眼下的局面,所以起了杀心。
1949年下半年,重庆解放前夕,杨虎城将军及其儿女,以及誓死追随的亲随被毛人凤下令杀害,为了掩人耳目,特务们还在遗体面目泼上硫酸,以此销毁罪证。
经过重庆军管委员会的调查,确认了杨虎城将军一家人已经遇害,并通过被捕特务的交代,找到了他们的尸体,进行隆重的公祭仪式。
已经见惯了牺牲与离别的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是深感惋惜,他对杨虎城将军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可以和岳飞、文天祥等人并列的民族英雄,以身殉职,不亦伟乎。
随后新中国成立,有了足够的政府调度为杨虎城将军安排后事,就在西安为他修建了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上全国各地的省份主要城市都有烈士陵园的存在,但以一人命名陵园的却是寥寥无几,只能说杨虎城将军得配此荣。
三 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
陵园的安葬者除了杨虎城,还有其夫人谢葆贞,儿子杨拯中,秘书宋绮云和徐林侠夫妇等人,他们在生前对杨虎城舍命追随,最后以身殉职,牺牲后依然得以团聚。
陵园的整体建造上,是依靠平原而立,从外到内逐步升高,沿着石阶登到碑亭,上面写着叶剑英元帅手书的“杨虎城将军陵园”九个大字。
杨虎城将军陵园修建至今,已经成为西安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是杨虎城一家人和战友的栖身地,也因为坐落于西安城中,代表了西安事变那段风云往事。
就陵园规模和面积而说,杨虎城将军的陵园要比少帅陵小上一些,比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双栖墓大上一些。
但这只是修建过程中的一些适时规划,并不代表两人对于历史功绩上的大小。
纵观西安事变后的命运而论,杨虎城遭受的待遇是无法与张学良相比的,虽然两人在发动兵谏以前都有了杀身成仁的准备,可往后的人生轨迹依然是无法预料的。
按照蒋介石的狭隘心思,两人是断然不能活命的。
只是相比于西北军,当时的东北军势力要更为庞大,并且张学良年少成名,在国共两党中都有着众多愿意为他说话,保命的发言者。
相比于这一点,杨虎城将军所背负的代价就要更大了一点,张学良为了西安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日事业,最后失去了自由。
但杨虎城将军一家人因此殒命,可即便再选一次,这位足以和岳飞、文天祥等千古人物并列的民族英雄,依然不会后悔。
牺牲小家成就国家,就是他的最终宏愿。
因此上,两人虽然真正安葬遗体的墓园风格迥异,差距巨大,但对于历史的贡献没有大小之分,同为民族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