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低毛利视作护城河的“油茅”或将再次突破底线。
昨日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金龙鱼(300999.SZ)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而该公司净利润自2021年以来已连续4年下滑。金龙鱼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于原材料跌价、消费不振、竞争加剧等。
值得注意的是,金龙鱼在去年12月完成与鲁花集团的换股交易,使得本来存在竞对关系的金龙鱼、中粮、鲁花这“三巨头”之间捆绑更加紧密。加之外界有传言鲁花打算上市,换股交易究竟是巨头间的抱团取暖,还是为共享上市盛宴做准备?真相愈发扑朔迷离。
净利四连降,毛利率创新低
根据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8.66亿元,同比下降5.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02亿元,同比下降12.1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72亿元,同比下降26.42%。
受存货跌价等影响,公司对去年合并范围内的相关资产及信用减值进行了计提,对2024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为-4.57亿元。
好在公司的单季度盈利状况有所改善。金龙鱼第四季度实现营收634.12亿元,环比第三季度下降3.89%,同比微增0.65%;归母净利润10.71亿元,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220.66%。
然而,单季增长的数据却不能掩盖,金龙鱼已连续四年出现净利润下滑的事实。财报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262.25亿元、2574.85亿元、2515.24亿元,营收在2023年首次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32亿元、30.11亿元、28.48亿元,连续三年出现下滑。
来源:Wind
就营收下滑的原因,金龙鱼表示,主要受产品价格下降所致。2024年,公司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销量同比均有增长,但产品价格跟随大豆、大豆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而下降,而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贡献。
事实上,由于对成本端缺乏掌控力,对销售端缺乏溢价能力,叠加粮油食品作为民生刚需品的调价空间有限,金龙鱼在整条产业链上的定价权不足,在应对上下游价格产生波动时显得尤为被动。
以公司原材料中占比最高的大豆为例,整个2024年,大豆现货价格持续下跌,进入2025年仍未见回升势头。
来源:Wind
主营业务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多与消费不振、竞争加剧有关。具体来看,厨房食品的销量同比上涨,利润同比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渠道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影响。零售渠道产品受消费不振、竞争加剧的影响,利润不及同期。面粉业务上半年亏损,下半年经营情况有所改善。饲料原料和油脂科技产品方面,受益于饲料原料产品销量增长及油脂科技产业链延伸,利润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低毛利被视作金龙鱼的护城河。公司曾多次表示,量大利薄的生意,会是一个较高的竞争壁垒,可以减少其他潜在竞争者进入行业的机会。
Wind数据显示,金龙鱼毛利率自2020年达到12.33%的巅峰后,一路走低。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87%;净利率更是从2023年的1.13%下滑至0.5%。
“联姻”鲁花能否扭转颓势?
金龙鱼去年净利润的下降,还与前不久的换股交易有关。
去年12月,金龙鱼将所持有的与鲁花集团共同投资的部分合资公司中的股权,与鲁花集团进行了换股交易。公告显示,该交易实现税前利润3.89亿元,同时基于股权交易价格与原始投资成本的差额,公司需要缴纳所得税5.50 亿元。
金龙鱼高层表示,公司增资鲁花的实质是一场换股交易,仅仅是各方对有关股权进行整合所做出的安排,并非额外增加对鲁花的投资,未来再追加投资的可能性不大。
外界猜测,此次换股交易,意在联手鲁花对抗中粮系对市场份额的蚕食。
目前,金龙鱼、中粮集团和鲁花集团这三大巨头一起瓜分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鲁花在花生油领域市占率超50%(金龙鱼仅约15%),其在北方市场渠道渗透率高,金龙鱼与鲁花联手,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并降低跨区域扩张成本。此外,鲁花拥有花生种植基地资源,合作可增强原料议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市占率排名第三的食用油品牌,鲁花的财务数据相当能打。根据金龙鱼披露的公告,2023年,鲁花集团营业收入为186.29亿元,净利润为27.36亿元,其盈利能力竟然比金龙鱼还要强些。
鲁花集团财务数据,来源:金龙鱼公告
不过钛媒体App注意到,这三巨头之间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金龙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与鲁花集团有合作,而金龙鱼和中粮集团共同设立了Grand Silver (Laiyang)Co. Limited(以下简称“香港嘉银”),前者持股51%,后者持股49%。而香港嘉银在1993年就和鲁花油合作,共同出资成立了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鲁花集团和香港嘉银分别持股51%和49%。
通过换股,金龙鱼、中粮集团和鲁花集团的关系无疑变得更加紧密了。
根据相关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金龙鱼持有鲁花集团10.9536%股权,为鲁花集团第六大股东;香港嘉银持有鲁花集团15.6864%股权,位列鲁花集团第三大股东。据此,鲁花集团的估值达到209亿元。
与此同时,钛媒体App注意到,今年1月,鲁花背后的孙孟全家族投资20亿成立了鲁花控股集团。此后,孙氏家族的一些资产陆续并入了这家公司。坊间传言鲁花集团打算上市,甚至可能已经联系了一些券商。不过,直到目前,鲁花集团并未就上市传闻做出公开回应。
那么问题来了,金龙鱼联手鲁花,究竟是巨头间的抱团取暖,还是为共享上市盛宴做准备呢?(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