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杀出了一匹黑马。《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成为影史奇迹。
导演饺子却忙得喘不过气。他几乎没时间休息,手绘破亿海报,画到胳膊发酸。
观众们欢呼,他却累得直呼“太难了!”
比他更兴奋的,是另一位“半路出家”的导演——郭帆。
《流浪地球》系列让他坐稳百亿导演的位置,这次,他第一时间发文祝贺。
他们俩挺像:都不是科班出身,都选择了最难啃的电影类型,一个搞科幻,一个做动画。
都曾被质疑,也都靠硬实力杀出一条血路。
就像电影里的哪吒和敖丙,一路披荆斩棘,靠实力逆天改命。
但现实比电影复杂。郭帆曾被“资本”围追堵截,连金鸡奖都不给提名。
现在,饺子也站到了风口浪尖。《哪吒2》火爆,意味着另一批电影没戏了。
有人高兴,就有人愁。资本会放过他吗?
直到听到姜文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才明白他为什么注定被“排挤”——不是因为他不够强,而是因为他不够“懂事”。
二、半路出家的“野路子”导演,凭什么干翻科班?
要说饺子的经历,简直可以拍一部励志电影。
小时候,他是别人眼中的“神童”,学啥都快。
家里让他学医,他也没反对,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医生。
可他心里总有个声音在叫嚣——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于是,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学动画。
他没学过动画,甚至连软件怎么用都不知道。但他认准了这条路,就咬牙硬撑。
自己买书、研究软件、每天对着电脑折腾十几个小时。
别人下班放松,他躲在家里画分镜、试特效,甚至一蹲就是三年。
最难的时候,他身上只有几百块钱,靠母亲的退休工资过日子。
朋友劝他放弃,他不听。有人嘲笑他异想天开,他也不回嘴。
他拼了命做动画,终于熬出了一部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短片爆火,他的名字开始有人知道了。
但他并没有一夜暴富。短片赚不了钱,他还是穷。
想做更大的作品,可没有人愿意投资。
又熬了好几年,他终于等到了机会。《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一炮而红。
观众们惊呆了:原来国产动画也能这么炸裂!
饺子从一个没背景、没资金的“草根”,变成了国漫的希望。
可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哪吒2》立项后,他又是一头扎进去。
他比谁都清楚,自己能走到今天,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硬实力。他只能比别人更拼。
结果,一拼就是五年。
团队里4000多人,大家拧成一股劲,每天都在死磕细节。
剧本改了66次,特效镜头近2000个。
哪吒打破“穿心咒”的一幕,光设计就做了上千根刺,模拟真实的血肉撕裂感。
就为了这10秒钟的画面,他们花了一年多时间。
饺子没资本撑腰,也没人脉可依靠。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到极致。
这份死磕,换来了百亿票房的回报。可这份坚持,也注定了他不会被“圈子”接纳。
三、为什么《哪吒2》火了,资本却不高兴?
《哪吒2》成功了,影院排片暴增。可同期上映的大片们,票房却惨不忍睹。
最惨的是《蛟龙行动》。这部由林超贤执导、黄轩主演的动作片,投资不菲,却在上映17天后才勉强破3亿。
眼看自己电影扑街,制片人急了,公开喊话:“打一星的都是黑水!”
可观众不买账,吐槽电影没诚意,剧情老套,特效平庸。与其怪别人恶意评分,不如想想为什么票房不行。
更迷惑的是,制片人竟然阴阳怪气地说:“《哪吒2》制作周期太长,市场等不了。”
言下之意就是——你们不能只拍这种五年磨一剑的电影,否则影院靠啥赚钱?
这话一出,网友们都炸了:怪不得现在国产电影越来越敷衍,原来是有人不想认真拍!
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这些年,电影不再只是电影,而是一场资本游戏。
资本喜欢流量明星,喜欢快钱。他们签明星、炒话题、买热搜,把电影变成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至于观众买不买账?他们不在乎。
可《哪吒2》的成功,直接戳破了他们的把戏。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资本操盘,靠的就是硬实力。
观众真金白银买票,说明只要作品足够好,就能爆。
资本当然不乐意。这么一来,炒作没用了,流量明星不香了,快餐电影行不通了。
他们不会明着打压饺子,但他们有无数种方法让他“难受”——资源不给,奖项不提,舆论上冷处理……
就像当初郭帆被金鸡奖“冷落”一样,这条路并不好走。
四、听了姜文那句话,终于明白了现实的残酷
姜文曾在采访中说:“有些人拍电影,是为了上市,是为了换股票。”
意思很明显——有些电影不是为了观众,而是为了资本运作。
他们不在乎电影好不好看,只在乎能不能融资,能不能割韭菜。
而像饺子这样一心只想做好作品的人,反而成了“异类”。
但他早已想明白了。
“只要作品真诚,观众会买单。”这条路虽然难,但他已经决定走到底。
他的未来或许充满挑战,但就像哪吒一样,他不怕。
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饺子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