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近期,菲律宾司法部长雷穆拉声称将以“破坏海洋环境”为由对中国提起国际诉讼。菲方此举并非出于环保考量,而是将“国际法”作为“政治操弄”的工具,这种行径必须用法律语言予以驳斥。从过往国家间环境诉讼和仲裁的实践来看,海洋环境保护争端可能提交至两类机制中解决:国际法院,或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强制争端解决机制。国际法院很少处理海洋环境保护案件,缺乏海洋环境保护所需专业科学知识的储备。
同时菲方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举行的“掀起波澜:印太地区的海上紧张局势”小组讨论吸引了众多欧美智囊团专家以及外交和军事官员,是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专门讨论亚洲议题的少数活动之一。中方代表在这场会议上阐述了对南海问题的立场。在专题讨论上,马纳罗宣称“菲律宾遵守国际法”,呼吁陷入紧张局势的各方“遵守”已签署的协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马纳罗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他表示,不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国家给繁忙的海上走廊“制造了紧张局势”。
南海(资料图)
事关南海问题,中菲代表在讨论中针锋相对,中方代表再次阐述了对南海问题的立场,而马纳罗则不点名批评中国,试图扮演受害者角色。中国代表和专家的表态直中要害,中国专家向马纳罗发出灵魂拷问。而马纳罗被问的手足无措,急的翻开手机寻找答案,最终选择无视提问跳过这个问题,将菲律宾的心虚暴露的淋漓尽致。中方更是直接表态,中方不能允许菲律宾在仁爱礁和仙宾礁的侵占行为,菲方所作所为违反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罔顾事实,无耻声称黄岩岛、仁爱礁是他们的领土,这不仅严重破坏了地区的和平稳定,也是对国际公理和秩序恣意妄为的挑战,中国绝不接受。从历史与法理的角度来看,菲律宾的这些所谓的“维护领土完整”的行为,无疑是无理和荒谬的。菲律宾国土范围有多大,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这一规定清晰地界定了菲律宾在当时国际法律框架下所拥有的领土范围,成为了后来菲律宾领土范围的重要法律依据。
杜特尔特(资料图)
对于菲方设下的“法律圈套”,菲方也将注定得不偿失。国际法院的判决先例表明,部分复杂的国际争端包含“实质争端”和“表面争端”,其中后者的可受理性取决于前者的管辖权结果。就菲方可能提起诉讼而言,“表面争端”无疑是菲声称将要提起的海洋环境保护争端,而“实质争端”则是专属经济区划界争端。若法庭或仲裁庭无法对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争端建立管辖权,那么菲方所谓中国在其“专属经济区”破坏海洋环境的指控自然站不住脚,因而不再具有可受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系列举动,都显示出其背后的政治野心。他们不仅时常把维护国际法治挂在嘴边,还试图为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活动设定所谓的“红线”。然而,事实证明,菲方所依赖的美国共同防御承诺,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安全感。相反,这种依赖只会让他们成为危害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变数。说到底,菲律宾此次以海洋环境保护为名提起的争端,只不过是他们试图在南海问题上制造事端的又一个借口。
马科斯(资料图)
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始终试图借助外部力量谋求支持,而美国是其中最重要的域外干预者。通过“航行自由行动”等军事手段,美国频繁在南海展示存在,并利用所谓“自由航行”对中国施压。而对于菲律宾,美国不仅支持其提出南海仲裁案,还通过军事合作逐步强化其地区战略支点地位。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区域内最大的沿海国家,主张通过双边谈判以及地区多边机制和平解决争端。相比之下,菲律宾的高调主张和外部依赖显然更具挑衅性,也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