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域拆迁改造和平台经济发展,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辖区吸引了盒马配送、美团、货拉拉等新业态企业管理下的新就业群体在此聚集。近年来,中韩街道围绕“小切口、办实事、解难题”思路,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融合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以场域为载体,以服务为抓手,以资源为支撑,推动解决了新就业群体最关心的停车难、休憩难、进小区难等问题,用贴心服务凝“新”聚力,助力新就业群体在城市中更好地扎根、成长。
以“新”需求为导向,深入走访调研
为深入了解新就业群体的现实需求,倾听“新”声,汇聚“新”愿,中韩街道多策并举开展新就业群体需求调研。一方面,深入到群体基数大、服务经验相对成熟的社区、暖“新”驿站、骑寄驿站、配送合作商服务中心、快递网格仓、物流中转站等新就业群体集中服务、管理与从业的区域、站点和场所,收集了解站点、企业的党员队伍、员工队伍、工作运行等情况,并对新就业群体的户籍信息、从业年龄、家庭构成、困难需求、流动性与稳定性等进行梳理和摸排,建立临停休息、关心保障等“需求清单”。另一方面,建立起区域间联席会议、联建互通等常态化联“新”机制,定期开展联席座谈会、恳谈会,邀请平台企业负责人、新就业群体代表、物业管理公司等,聚焦新就业群体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盼,共同探讨、共商对策、共话发展。2024年以来,走访调研辖区相关单位20余家,召开座谈会16场,访谈快递、外卖“小哥”等300余人,收集服务需求与微心愿158条,为新就业群体服务工作提供方向。
以“新”场域为载体,打造友好空间
中韩街道积极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通过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物业服务中心、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等空间阵地,在新宏路、滁州路等社区打造了“崂暖新”党群驿站、暖“蜂”驿站等服务场域,承载饮水、充电、歇脚、医疗应急救助等30余项暖“新”基础服务。春光山色社区增设的“暖心箱”,除了暖宝宝和药品,还配备了口罩、创可贴、碘伏、一次性雨衣等物品,为外卖、快递“小哥”提供便利。此外,街道还依托社工站的专业优势,规划了空间营造、场景布局等样板,在鲁信含章小区、左岸风度小区等28个区域场所,新增了骑手临停“泊位”、“骑手暖心包”等便捷化标识、设施和工具,绘制了《骑手友好地图》,在小区门口设立导视图,标记周边快递柜、充电站、换电柜、楼栋号等关键信息位置,方便骑手小哥寻找送单楼栋、节约配送时间。同时,为盘活阵地资源,提高暖“新”场所的服务功能,在驿站设置阅读、理发等服务空间,打好暖“新”关爱组合拳,推动服务阵地向场景转化,提升阵地服务效能。
以“新”服务为抓手,加强关爱支持
中韩街道立足“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融合模式,发挥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爱心企业等资源优势,在“717骑士节”、国际志愿者日、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社工互动关怀、共享年夜饭、“新”愿征集、传统文化体验、物资慰问等活动,并融入安全教育、志愿精神宣讲等知识理念,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温暖与关怀的同时,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归属感。2024年,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80余场,受益新就业群体达2000余人次。为提高暖“新”服务的延展性,街道社工站还联动各社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策划推出面向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家人的健康义诊、儿童托管等服务,缓解新就业群体在外忙碌的后顾之忧。今年寒暑假期间,春光山色社区面向新就业群体子女开展公益冬令营活动,提供外出研学、课业辅导、爱国主义教育等服务。
以“新”资源为支撑,激发平台活力
为满足新就业群体多样化需求,中韩街道以社工站“站式”平台为载体,进一步搭建完善暖“新”志愿服务资源网络,链接了妇联、工会、团委等街道相关部门以及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30余家,招募了志愿者200余人,汇总了“资源清单”23项,制定了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公益大集、健康义诊、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特色化“服务清单”18个,筑牢暖“新”支持网络。春节元宵节期间,街道社工站联动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山东)有限公司、青岛双合园餐饮有限公司、山东骑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博厚医疗集团、兄弟公益服务中心等资源单位,在罗湖路、车宋祥印等社区组织开展了暖“新”服务,引导社会爱心资源以“物质+服务”双供给的形式,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爱心餐食、暖心护具、生活用品等物资捐赠以及电动车轮胎更换等贴心服务,受益人数达400余名。
下一步,中韩街道将继续深化“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融合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工站在活动策划、专业服务、资源链接方面的专业优势以及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服务热情和兴趣特长,积极打造暖“新”服务项目品牌,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优质的专业服务、帮扶支持和发展机遇,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共享基层治理成果。
(半岛全媒体记者 邓慧秀 通讯员 曲爱菊 鹿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