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艺术学院的一间琴房里,记者见到了刚刚结束授课的徐海博。这位年轻的作曲系讲师,身着一件灰色衬衫,言谈间既有学者的谦和,又透露出艺术家特有的敏锐。作为中国当代作曲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徐海博凭借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多元的创作思维与丰沛的艺术表达,近年来屡获国内外重要奖项,其作品更是在民族音乐创新与国际音乐语境的交融中开辟出一条独具个性的道路。

深耕学术:从中央院博士到教学实践者

徐海博的创作根基,源于他深厚的学术积淀。在沈阳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求学期间,他师从多位作曲名家,系统研习调性音乐、现代音乐等多元技法,并最终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的身份完成学术淬炼。这段经历不仅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赋予其作品鲜明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2019年,徐海博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山东艺术学院引进,成为作曲系讲师。教学中,他始终强调“技道并重”,将创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其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作曲赛事中获奖,而他的课堂也被学生评价为“既充满理性思辨,又饱含对音乐本质的深情追问”。

创作哲学:在技术与情感间寻找平衡点

谈及创作理念,徐海博用“理性为骨,感性为魂”概括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坦言,近二十年的作曲技术探索,让他深谙结构逻辑与音响科学的重要性,但“若仅停留于技术,音乐便失去了温度”。因此,他的作品常以生活为灵感源泉,将细腻的情感体验融入严密的音乐架构。

这一理念在其代表作中得以充分体现:获得中国室内歌剧创作奖的室内歌剧《十字路口的三个死囚笼》(2017)以先锋的戏剧张力探讨人性困境;民族室内乐《蓝眼睛》(2022)通过丝绸之路的文化想象,实现了民族器乐的当代转译。这些作品既展现出对现代作曲技法的娴熟驾驭,又始终保持着与听众的情感共鸣;笙与钢琴《心灵的回声》(2024)从量子纠缠的角度出发,对宇宙、时间、空间的思索。

跨界探索:从民族音乐创新到国际舞台

徐海博的创作版图远不止于学院派实验。近年来,他频繁与国内外顶尖艺术家合作,推动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2019年,管弦乐《你在哪里?》由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指挥系主任Ulrich Windfuhr执棒首演;2021年竹笛协奏曲《曲水流觞》经郝益军教授、张列指挥等名家演绎,成为民族器乐现代转型的典范,现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笙协奏曲《明月照清风》(2022)由著名山东笙派演奏家牟楠副教授借37簧笙乐勾勒出空灵深邃的东方意境;2023年低音琵琶协奏曲《优昙华》作为大同“云冈杯”指定曲目,演奏家兰维薇教授更以突破性的技法拓展了传统乐器的表现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他对民族音乐资源的挖掘始终带有鲜明的时代意识。玩电子游戏《荒野大镖客2救赎》后而创作的笙与钢琴《最后的黄昏·之一》(2023),通过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杨磊的课题委约,探索笙演奏技术的现代性表达;百人琵琶重奏《新编<人说山西好风光>》(2024)则以大型编制重构经典旋律,展现传统音乐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以电子游戏《塞尔达传说》为蓝本而创作的歌曲《米法日记》(2025),将游戏叙事转化为情感充沛的旋律。

未来之声:以创作回应时代命题

在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浪潮中,青年作曲家徐海博以多元的创作视角和深厚的民族音乐底蕴脱颖而出。他的作品既扎根于传统,又大胆融合现代元素,以音符为笔触,勾勒出时代的精神图谱。

其竹笛重奏作品《白鹭》(2024)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华奖);两个版本的《醉凤叠》(2022)体现当代人的爱国情怀,其一为民族室内乐,由著名竹笛演奏家王溪与李雨涵、刘碧欣联袂演绎,另一个版本为花腔女高音的声乐作品,由郭飞博士演唱;民族管弦乐《落天大河》(2024)以黄河文化为灵感,通过磅礴的织体与细腻的配器,再现了母亲河的壮阔与沧桑;受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委约创作的民族室内乐《英姿》(2024),以“刚柔并济”的旋律线条致敬戏曲武旦的飒爽风范。

此外,徐海博的创作始终紧扣社会脉搏,歌曲《无问生死》和《中国的脊梁》早已成为多地文艺晚会的保留曲目,这不仅展现了作曲家的人文关怀,更以音乐之力凝聚时代共识。

结语

从器乐到声乐、从剧场到游戏,徐海博的创作轨迹映照出当代中国音乐家的多元探索。他以作品为媒,既守护着传统文化的根脉,又以创新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徐海博认为:“作曲家的使命,是用音符搭建一座桥梁——让历史与当下对话,让理性与诗意共生。”这位始终在音乐中追寻“平衡之道”的青年艺术家,正以他的方式,为中国当代音乐书写新的可能。

附录:近年重要作品年表

- 2017年 室内歌剧《十字路口的三个死囚笼》

- 2019年 管弦乐《你在哪里?》

- 2020年 歌曲《无问生死》

- 2021年 竹笛协奏曲《曲水流觞》、歌曲《中国的脊梁》

- 2022年 笙协奏曲《明月照清风》、民族室内乐《蓝眼睛》、《醉凤叠》(民族室内乐和花腔女高音双版本)

- 2023年 笙与钢琴《最后的黄昏·之一》、低音琵琶协奏曲《优昙华》

- 2024年 竹笛重奏《白鹭》、民族管弦乐《落天大河》、民族室内乐《英姿》、琵琶重奏《新编<人说山西好风光>》、笙与钢琴《心灵的回声》

-2025年 歌曲《米法日记》

(本文刊发时,徐海博作品乐谱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等权威机构出版,音频视频可通过中央音乐学院“古老的回声”、昭华国乐、思乐阁等平台收听。)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