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盖乐队

在千年古都的脊梁之上,一条无形的中轴线自时光深处延展,以飞鸟振翅之姿托起了华夏文明的厚重,它不仅是凝固在砖石间的历史轨迹,更是生命与文化的血脉延续,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今晚,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出品,京能集团、金隅集团特约赞助播出的大型文化音乐真人秀《最美中轴线》第四季第三期,我们将沿着这条“飞翔之轴”,开启一场连接自然、人文与音乐的共振之旅。

中轴线上万物归巢,聆听“飞翔之轴”的生命律动

杭盖乐队与Otyken乐队相聚于妙应寺白塔,这里的白塔是北京唯一仅存的元代地上建筑,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元世祖忽必烈亲自选址、下令建造的喇嘛教覆钵式塔。在这座古老的建筑前,两支乐队交换礼物,杭盖赠予西伯利亚友人窑制茶杯,Otyken乐队则以象征力量的西伯利亚鼓回礼,以跨越草原与雪原的礼物拉开采风之旅的序幕。

离开白塔后,嘉宾们第二站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里是现代城市的生态绿洲,蕴含着古人“天人合一”的哲思。在观鸟领队李觉非的带领下,两支乐队遇见了许多珍稀的鸟禽,共同聆听了这条“生态之轴”上的生命之歌。Otyken乐队还惊喜发现了来自西伯利亚的鸟类,在异国找到熟悉的归属感,与北京产生奇妙的联结。候鸟的轨迹也在此与中轴线重叠,冬日,鸿雁从西伯利亚来北京栖息;夏天,雨燕从北京飞往南非。冬夏交替,它们在中轴线完成双向奔赴,以羽翼勾连南北,传递文明间的温度。是什么让杭盖乐队发出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慨,这里的见闻又带给了他们什么音乐灵感?

北京鸟类繁多得益于背后许多人的生态保护,嘉宾们接着探望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在这里,受伤的游隼、骨裂的秃鹫得到精心救治,它们重获飞翔蓝天的希望。救助中心24年拯救2000余只猛禽的故事,让“飞翔”超越了物理意义,升华为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采风之旅的最后一站,他们来到德国友人刘小岛家中。刘小岛虽来自德国,但她的家却充满浓郁的中国元素,家中摆放的照片记录着北京中轴线在不同时代的风貌。刘小岛亲切邀请大家一起包饺子,不仅有传统肉馅的饺子,还有创新的南瓜奶酪馅饺子,从没包过饺子的Otyken乐队成员们,将会包出怎样的饺子?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的魅力,一碗碗饺子传递着家的温暖与归属感,跨越国界的情谊在这一刻悄然绽放。

草原与雪原的碰撞交融,杭盖与Otyken乐队共同诠释“飞翔”内涵

在奥森公园观鸟的过程中,杭盖乐队寻找到了自己的音乐灵感,以一曲《鸿雁》连接两个国家的文化,诉说对生命迁徙及“飞翔”的独特理解。而在刘小岛家的温暖经历,则让Otyken乐队决定以一首《My Wing》献给这条包容万象、接纳四方来客的中轴线。

然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支乐队,在排练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蒙古汉子骨子里的羞涩,让杭盖乐队起初有些放不开,来自蒙古的豪迈与来自西伯利亚的野性,能否在《鸿雁》与《My Wing》的旋律中达成共鸣?杭盖乐队的呼麦响起,马头琴与架子鼓交织,配合Otyken乐队的原生态吟唱,又将一起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从元大都的白塔凌云,到奥森湿地的候鸟翩跹,北京中轴线上书写着跨越时空的“飞翔”史诗。它不仅是城市的脊梁,更是文明的翅膀,人们以音乐为媒、以生态为基,在这条轴线上共筑“飞翔之梦”。今晚20:20,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将以音乐为翼,带您聆听自然与人文的双向奔赴,见证一条轴线如何托起生命的热望、文明的交融。


李杰


Otyken乐队


Otyken乐队


杭盖乐队


杭盖乐队


杭盖乐队


OTYKEN乐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