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中,可将生灵炼化为仙丹的天元鼎甫一降世,浑厚宏大的“嗡嗡”声便响彻影院,观众惊呼:“适配度拉满,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原以为是乐器或科技发出的声音,没想到这是纯人声带来的呼麦

这种独特的声音是怎么发出的?呼麦又是如何从广袤的内蒙古草原走向全国?如今的呼麦面临着哪些传承难题?“蒙古族呼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月21日,封面新闻专访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格吉勒图,他也是国内首批学习、发扬呼麦的人之一。


胡格吉勒图

《哪吒2》天元鼎震撼登场

幕后原来是呼麦配音

“天元鼎配上呼麦的声音是对的,呼麦的表达很多元,如果导演想要独特的情绪,我们可以赋予它。”胡格吉勒图看完《哪吒2》中关于天元鼎的视频后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呼麦有十几种发声方式,给天元鼎配音的那种,属于超低音。”

超低音的发声方法是呼麦的特色。“从声乐的角度来说,一般男低音里Low C、Low D算比较低了,他的声音比这个还低,需要歌者不断练习。”

呼麦的低音和超低音通常给人一种肃穆甚至带有强烈情绪的感受,“但《哪吒2》里面,采用的是比较柔和,但也很震撼的唱法,再加上画面,给人的冲击力就非常大。”

随着《哪吒2》不断刷新票房纪录,胡格吉勒图不断收到来自业内外人士对呼麦的点赞。

“普通人想要学习呼麦,只要有声音条件,通过练习都能学成,但超低音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学习呼麦,看到那么多影视作品关注呼麦,我真的很欣慰!”胡格吉勒图说起《哪吒2》,语气里止不住地兴奋。

这不是呼麦第一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早在2002年,胡格吉勒图就使用超低音唱法,为电影《嘎达梅林》独唱了同名主题歌。但《哪吒2》的票房盛况,“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了蒙古族呼麦!”

胡格吉勒图见证过蒙古族呼麦在中国的萌芽、生长,也经历过它的停滞期,“我们的呼麦一度很热闹,然后又降温,乐队的演出少了导致收益受影响,从事呼麦的人也就少了。而且学习呼麦需要很大的热情,学习周期很长、也比较辛苦,需要很爱这个事业才行。”

呼麦,这种利用人体发声器官,一人同时唱出两到三个声部,从而形成罕见多声部形态的蒙古族传统歌唱形式,在《哪吒2》带来的百亿票房中,重新响彻世界。


呼麦往往与马头琴相搭配

男低音转学呼麦

四年工资成学费

呼麦一响,草原驰骋。

在国内的文艺节目中,一旦有呼麦乐队出场,必定会引起观众惊呼:神秘、宏大、威严……不论是和摇滚结合,还是搭配其他民乐,当呼麦声发出时,观众都会被其独特魅力所感染。

1996年,胡格吉勒图跟随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在第四届“世界合唱节”表演,并于现场拉奏马头琴。一位对民族音乐有了解的外国记者问道,为何蒙古族的表演没有呼麦?

彼时,内蒙古和新疆部分地区已有呼麦艺术,但表演氛围并不浓烈。胡格吉勒图和合唱团队员们,无人能用呼麦回应提问。“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学呼麦,让我们中国人也能带着呼麦走出国门。”

1999年,蒙古国著名呼麦艺术家敖德苏荣,受邀来中国授课,第一批学生有包括胡格吉勒图在内的20多人。

“那会儿条件有限,我们到处找场地,是内蒙古歌舞团分了一间办公室给老师住,也给了我们教室排练。”胡格吉勒图说。

教学场地解决了,但学费需要自己出。已经成家的胡格吉勒图当年38岁,连续几个月的工资都花在呼麦学习上,家里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没有办法,我还要坚持。”

除了家里人的不理解,来自工作上的阻力也不小。呼麦的发声和传统声乐不一样,当时,胡格吉勒图已经入职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是团内的男低音演员。“男低音比较稀缺,团长很担心我学习呼麦,把嗓子搞坏,但是我跟‘疯了’一样,甚至想着工作丢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就去当司机,但呼麦,我就是要学。”

因为嗓子条件好,加上多年的声乐基础,胡格吉勒图顺利完成历时四年、每年三个月,共计1200小时的呼麦学习。“2002年,内蒙古春晚,我演唱了一首呼麦歌曲《天驹》,从那以后,我在呼麦领域的名气,比在歌唱领域要高出一大截。”

传承民族文化

表演、带徒一个不落

2004年,中央电视台的“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向胡格吉勒图发出邀请,“大赛的评委有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等,他们都没有现场听过呼麦,所以晚会导演建议我去展示一下。当时通知来得急,下午五点多收到消息,我六点多就带上马头琴赶到机场,飞去北京。”


参加节目录制的胡格吉勒图

此次展示为蒙古族呼麦赢得了参赛机会,于是,几个呼麦组合齐聚北京,胡格吉勒图也凭借《呼麦颂》赢得了第二名的佳绩。

此后,胡格吉勒图不断参加各类歌唱比赛和文艺晚会,登台节目都与呼麦有关。同时,带徒教学的事情,他也没落下。

“亮相内蒙古春晚过后,跟着我学呼麦的人就多了,每天都有十几个人要学,我是团里的合唱,又是上课,把我给累得呀!”

前来学习呼麦的人,有马头琴表演专业学生,想通过呼麦增加就业机会;有被呼麦艺术吸引的音乐爱好者;还有身在外地的内蒙古儿女。

因为呼麦的发声训练与传统歌唱方式不同,为了避免“扰民”,胡格吉勒图在稍显偏僻的地方租房用于授课,“我上了二十多年课,带了1000多名学生,只要想学呼麦,我都教。”

呼麦的种子播下后,开始走出内蒙古,越来越多的呼麦乐队活跃在音乐节、音乐比赛、综艺节目中,呼麦影响力逐渐扩大。

2006年,蒙古族呼麦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蒙古族呼麦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之前我自费录制的CD,里面都是呼麦歌曲,我也一并交给了他们,希望能为申遗做贡献,我也很荣幸能够发扬、传承蒙古族的呼麦。”

2008年,胡格吉勒图成为“蒙古族呼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为止,我仍是‘蒙古族呼麦’唯一一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对胡格吉勒图来说,传承与发展呼麦是他的责任使命,但也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支持和关注。

“这几年,学习呼麦的人少了,呼麦乐队的生存也越来越艰难。”说起呼麦学习,胡格吉勒图唏嘘不已。“高峰期,一堂课有近20个学生,现在只有两三个愿意来了。”但《哪吒2》天元鼎的爆红,又把呼麦带向全世界,“特别兴奋,我要感谢这个用呼麦配音的年轻人,感觉我们呼麦新的时代又来了!”(受访者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