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到兆佳氏,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就是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嫡福晋。作为康熙众多儿媳中出身并不算显赫的一位,却是康熙众多儿媳中最为幸福的一位。

兆佳氏出身满洲正白旗,其父马尔汉从一个小小的笔帖式一步一步坐到了议政大臣、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正因为父亲位至朝廷重臣,兆佳氏才被康熙选中,指婚给了皇十三子胤祥为嫡福晋。兆佳氏是马尔汉最年幼的女儿,在兆佳氏之前,马尔汉的六女儿已经嫁给了伊尔根觉罗.伊都立。



伊都立是康熙宠臣伊桑阿与索额图的女儿乌云珠所生的儿子,马尔汉的两个女儿,一位嫁到了朝廷重臣之家,一位成了皇家儿媳。

兆佳氏嫁给胤祥的时候,胤祥只是一个光头阿哥,而且在雍正朝之前胤祥一直都没有被册封爵位。不过胤祥与嫡福晋兆佳氏的感情极好,所以兆佳氏接连为胤祥生下七个子女。

雍正帝登基后,胤祥被直接册封为和硕怡亲王;

兆佳氏便被册封为怡亲王嫡福晋,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胤祥在雍正一朝时的地位,将其称之为“副皇帝”都不为过。正因为如此,兆佳氏所生的几个长大成人的子女,自然是也得到了雍正帝的重视

嫡长女被封为郡主,嫁给了伊都立的儿子福僧格,生一女被指婚给了乾隆第四子永珹;

嫡次女被雍正帝收为养女,封和硕和惠公主和亲蒙古;



嫡长子19岁早逝、嫡三子嫡五子夭折

嫡次子弘皎被封郡王

嫡五子弘皎承袭铁帽子王爵位——和硕怡亲王爵位

而兆佳氏也十分长寿,活到了乾隆三十一年。

而除了胤祥的嫡福晋外,出身兆佳氏一族的还有康熙的一位妃嫔——布贵人。

而布贵人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认识一下康熙布贵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01与和硕怡亲王嫡福晋出身同族

布贵人与胤祥的嫡福晋都是出身兆佳氏一族,只是二人出身不同的分支而已。

在整个兆佳氏族中最为显赫的一个分支便是舒赛系兆佳氏,而康熙的布贵人便是出身舒赛系兆佳氏族,其先祖世居瑚普察地方,布贵人这一支入旗的始祖是塔郎阿,与舒赛系兆佳氏族的始祖舒赛是同族,所以在塔郎阿入旗的时候便被编入到了舒赛系兆佳氏说在的旗籍——满洲正白旗包衣第三参领第一满洲佐领。舒赛这一支,在满清拥有两个世管佐领,其门第还是不错的。



而胤祥的嫡福晋便并非属于舒赛系兆佳氏这一分支,其家族门第在康熙朝之前还是比较低的:

其祖父额赫礼仅为前锋校

其父马尔汉一开始也仅为笔帖式而已

而马尔汉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康熙朝位至尚书,将家族的门第提升了不少,所以马尔汉的两个女儿才得以嫁到重臣之家或者皇家。而经过雍正一朝,马尔汉的家族门第又多次被提高,只是仍旧不如其他的世家。

正因为布贵人与胤祥嫡福晋虽出身同族,但并非一个分支,所以二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下文中将布贵人称之为兆佳氏)

兆佳氏的曾祖父,也就是入旗的始祖塔郎阿位至包衣佐领;

塔郎阿的儿子思赫,也是位至包衣佐领;

到了塔郎阿的孙辈,则大多为内务府中中下级官员,而在塔郎阿所有孙子们,仕途最为不错的便是兆佳氏的父亲塞克塞赫。



塞克塞赫以胡军校的身份入仕,凭战功而得了一个骑都尉的世职,最终位至正三品参领。

但即便是如此,兆佳氏的出身仍算不得显贵,毕竟其家族仍旧属于中下级内务府世家。

不过作为上三旗包衣出身,兆佳氏需要参加内务府主持的选秀。

02为康熙生下一位公主,做三十余年庶妃

兆佳氏何时出身、哪一年参加的选秀、入宫后是否充任过官女子尚且不确定,何时开始得到康熙的宠幸也不确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最晚在康熙十二年兆佳氏已经入宫了,因为在康熙十三年五月,兆佳氏生下了康熙第五女,序齿为三公主的和硕端静公主。

其实像这样不确定入宫时间、不确定何时成为妃嫔、具体位份也不确定的后妃并不在少数,毕竟在康熙朝初期的时候,后妃制度还没有完善,除了皇后外,便是庶妃(福晋、小福晋、格格)。

若是出身显贵家族的八旗女子,刚入宫时会享受福晋级别的待遇;

像兆佳氏这样出身包衣的女子,刚入宫是大概率会是官女子,若是得宠后能够生下皇子公主的话可能会享受小福晋级别的待遇。



像康熙前期的宠妃荣妃马佳氏、惠妃乌拉那拉氏,便是跟兆佳氏一样的情况。在生下皇子后二人才被晋封为小福晋,在康熙第一次大封后宫时被晋封为嫔,康熙第二次大封后宫时晋封为妃。

而兆佳氏便没有荣妃与惠妃那般幸运了,因为兆佳氏只生下了一位公主,后再无所出。可见康熙并不怎么宠爱兆佳氏,兆佳氏之所以能够成为康熙众多后妃之一,单纯是因为康熙绵延后嗣的需要而已。因兆佳氏不怎么得康熙欢心,自然在其生下和硕端静公主后得宠的机会便少之又少。

这其实跟康熙后妃众多也有关系,而且很多后妃的出身都很不错。比如:康熙十三年左右,为康熙生下皇子公主的孝诚仁皇后(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大学士索额图的侄女)、荣妃(康熙前期宠妃)、惠妃(康熙前期宠妃)

再比如刚入宫便享受福晋级别待遇的:



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八年入宫,康熙十六年被娘家人接回蒙古)

佟佳氏(总兵官佟国玺的女儿,孝康章皇后族侄女)

扎斯瑚里氏(三等男、副都统的女儿,出身满洲正白旗)

钮祜禄氏(果毅公遏必隆的庶女)

叶赫那拉氏(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女儿)

还有康熙十四年入宫的德妃乌雅氏、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十五年入宫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有如此多出身显赫,而且得宠的劲敌在,兆佳氏越来越默默无闻也是情有可原。

正因为如此,在整个康熙朝,兆佳氏的位份自然不高。



按理说兆佳氏虽然仅生下一位公主,也是为康熙绵延子嗣立下了一定的功劳,被晋封位份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多年来兆佳氏一直是没有封号的庶妃,一直到康熙四十六年的档案中,才将兆佳氏记载为“布常在”。

虽为贵人,却按照嫔级待遇下葬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常在之上还有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所以常在的位份实在是低微。也就是说兆佳氏在宫中熬了三四十年的时间,才有了常在的位份。

这一点康熙确实不如自己的孙儿乾隆“大方”,像:

乾隆的愉贵妃珂里叶特氏便是出身包衣,一开始为侍妾格格,在乾隆登基时被封为常在,乾隆二年被晋封为贵人,在生下皇五子永琪后被晋封为瑜嫔,后一步一步晋封为愉贵妃。

乾隆的惇妃汪氏也是出身包衣,一开始为常在,在怀孕的时候被晋封为了惇妃,后生下一位公主

乾隆的恭嫔、怡嫔等也都是出身包衣



当然像兆佳氏这样即便是生下皇子公主,多年来都是没有封号的庶妃,康熙后宫并不在少数:

皇八子胤禩的生母卫氏,生下皇子后19年被诏封为嫔;

皇七子胤祐的生母戴佳氏,生下皇子后29年才被诏封为嫔;

皇十二子胤祹的生母万琉哈氏,生下皇子33年后被诏封为定嫔;

皇十七子胤礼的生母陈氏,生下皇子后21年被诏封为嫔;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的生母乌拉那拉氏,在整个康熙朝都是没有封号的庶妃;

生下两位皇子(胤稷、胤祎)、一位公主的高氏,也是到了雍正帝登基后才被晋封为贵人

如此看的话,兆佳氏并不“委屈”。

毕竟康熙朝能被晋封为妃、贵妃、皇贵妃或者皇后的,要么出身勋贵家族,要么便是十分得宠的宠妃。最起码兆佳氏在康熙四十六年时已经享受常在级别的待遇了,而且之后还被晋封为了布贵人。至于何时晋封为贵人便不得而知了,在康熙五十八年的折档中有这样的记载:



“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卜贵人薨”。

也就是说,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兆佳氏病逝,在康熙五十六年之前兆佳氏被晋封为贵人。

与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的生母乌拉那拉氏相比,兆佳氏已经算比较幸运的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康熙下旨按照嫔级待遇安葬兆佳氏,并且为兆佳氏的去世辍朝两日。

此病不可斋戒,依三公主之母、嫔出殡,有关初祭、大祭,且外客等前来,筵乐照备”。

康熙五十八年,兆佳氏被正式入葬景陵妃园寝。

而康熙之所以会决定按照嫔级待遇为兆佳氏出殡,除了念及兆佳氏侍奉自己多年的情分外,或许还因为兆佳氏唯一的女儿和硕端静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为了朝廷需要远嫁蒙古和亲,却因与额驸产生矛盾而去世,对于康熙而言对女儿和硕端静公主是有愧疚之情的。所以和硕端静公主的额驸,成为康熙所有女婿中唯一一位被拘禁而死的额驸。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女婿被拘禁而死

作为康熙的女儿,自出生起便注定了要为了大清和亲蒙古各部,至于能留在京城嫁给勋贵家族的公主是微乎其微的。康熙虽然一共20位公主出生,但是仅有8位长大成人,而这8位长大成人的公主中便有6位远嫁蒙古各部。

而布贵人兆佳氏,所生的和硕端静公主便是其中之一。

康熙三十一年,端静公主被封为和硕公主,下嫁蒙古喀喇沁部,嫁给杜棱郡王的次子噶尔臧(兀良哈氏)。

噶尔臧究竟是何出身,值得康熙下嫁和硕公主,而非宗室女呢?

喀喇沁部归顺大清的始祖是噶尔臧的曾祖父苏布地,苏布地是明朝朵颜三卫首领长昂的孙儿,在明朝担任朵颜三卫左都督一职。因为察哈尔林丹汗(元太祖嫡系后裔)的缘故,苏布地带着自己的族人归顺了大清。



太宗皇帝为了让喀喇沁部对大清忠心耿耿,便从喀喇沁部挑选了一位女子入宫,并且将自己的一位侄女嫁到了喀喇沁部。而苏布地,则是被太宗皇帝封为札萨克。

苏布地的儿子固噜思奇布,被顺治帝封为多罗杜棱贝勒,爵位世袭罔替;

固噜思奇布第三子班达尔沙,被朝廷晋封为多罗杜棱郡王,自康熙十一年开始由班达尔沙的二哥札什承惠承袭。为了让喀喇沁部一直对大清忠心耿耿,满蒙联姻便是最好的方式。

而噶尔臧,便是大清第二位多罗杜棱郡王札什承惠的儿子,也是大清第三位多罗杜棱郡王。

康熙三十一年,和硕端静公主下嫁噶尔臧,噶尔臧便被封为和硕额驸。

端静公主刚嫁给噶尔臧时,夫妻二人的感情还是比较好的,最起码没有什么直接的矛盾,毕竟端静公主为额驸生下了两子一女。而康熙也十分重视喀喇沁部,重视远嫁蒙古喀喇沁部的女儿端静公主,所以先后三次前往端静公主府邸,而且每次去都会给女儿女婿很多的赏赐。

按照康熙如此对待端静公主与额驸噶尔臧,按理说端静公主应当能够在喀喇沁部善终、额驸噶尔臧应当对大清忠心耿耿才是。



然而康熙四十九年,端静公主便因为与额驸产生矛盾而去世了。

而端静公主之所以会如此快便去世,是因为噶尔臧对大清有了反心,此事被端静公主所知。

端静公主去世后,噶尔臧不仅没有悔改之心,反而在端静公主丧期内强行霸占索诺穆的妻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罪状。

康熙对女婿的举动十分生气,不仅革除其王爵,让其弟弟塞棱来承袭,而且还将其拘禁起来。

虽然噶尔臧的举动很是过分,但康熙仍旧没有忍心将其直接处死,毕竟噶尔臧是康熙几位外孙与外孙女的父亲。而且噶尔臧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皙(和硕理亲王),弘皙的两个女儿日后也嫁到了喀喇沁部,如此姻亲关系,康熙也不能将其处死。

待噶尔臧去世后,同端静公主合葬。



结语

布贵人的一生其实是大清大多数后妃一个最真实的写照,毕竟后妃那么多,又怎么会都得宠呢?其实大部分大清后妃都是默默无闻的,像布贵人这样能够生下一位公主,便已经是很幸运的存在了。若非如此,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布贵人的记载可能只有寥寥数字而已。

然而布贵人唯一的女儿,也未善始善终,为了大清而去世在了远离京城的蒙古。

这对于布贵人而言,或许是一生中最伤心的事情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