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又抽筋了,老毛病了,歇一会就好了”、“今天早上起床就头疼,可能是没睡好吧”......这样的话,可能大家经常说,很多人认为这些疼痛,是“年纪大了的原因”。其实有时候,疼痛可能是肝郁、肝堵的信号!身上这3处疼,说明你的肝可能堵死了!今天给大家分享3个疏肝穴,经常按一按,心情好了、睡眠也更香了!


身上这3处疼或是肝堵住了

1.胁肋部疼痛

中医理论中,肝位于胁下,其经脉分布于两胁。当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时,气血运行受阻,就会导致胁肋部出现疼痛。如情志不舒、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易使肝气郁结,气行不畅,“不通则痛”,引发胁肋疼痛。此外,外感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阻滞气血,也可能导致胁肋部疼痛。胁肋部疼痛常为胀痛、窜痛或隐痛。

2.头部胀痛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清窍,则可能出现头部胀痛的症状。疼痛部位可能位于头部两侧或巅顶,且可能伴有头晕、目眩、口苦等症状。

3.腿疼

中医认为“肝主筋”,指的是肝脏具有统帅、滋养全身筋膜的功能。肝气的运行与筋膜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肝气郁结会导致筋膜失去濡养,从而引发各种与筋膜相关的疾病,就会出现腿部疼痛、麻木、抽筋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


3个疏肝穴

1.太冲穴

穴位位置:位于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功效作用: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有疏肝理气、平肝息风、清热利湿等作用。刺激太冲穴可以调节肝脏的气血运行,缓解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头痛、眩晕、急躁易怒、胁痛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在太冲穴上,稍用力点按,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 3-5 秒。


2.期门穴

穴位位置:在胸部,第 6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功效作用: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等功效。主要用于调理肝脏气血,对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乳房胀痛、腹胀、呃逆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将双手拇指分别放在两侧的期门穴上,其余四指固定在胸部两侧,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期门穴,力度以感觉穴位处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 3-5 分钟,每天可按摩 2-3 次。

3.行间穴

穴位位置:行间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作用:行间穴是人体第一大要穴,被称为“人体的出气筒”,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输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经常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的冲出去,改善因肝气郁结而导致的胸胁胀满疼痛。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点揉行间穴2~3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