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的到来,国内商品市场呈现出一种“稳中有降”的态势。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尤为显著,导致多数老百姓收入减少或失业,进而使得居民消费需求出现萎缩。为了去除库存商品并回笼资金,生产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价销售的策略,从而使得国内多数商品价格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以房价为例,从2022年开始,国内房价就逐渐步入了下跌的通道。最初,是以郑州、石家庄、环京楼市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房价率先下跌。而到了2023年,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也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趋势。展望2025年,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很有可能延续2024年的下跌趋势,继续稳中有降。
然而,房价的下跌只是商品降价潮的一个缩影。在2025年,除了房价之外,还有三类商品的价格也将出现明显的降价趋势,这对于广大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三类商品分别是汽车、家电和旅游服务。
首先,我们来看看汽车市场。进入2024年以来,已经有数十个国内外汽车品牌加入了“价格战”的行列。不仅中低档品牌汽车在降价促销,就连奔驰、宝马等高档品牌汽车也未能幸免。从目前的降价幅度来看,中低档汽车品牌每辆车的降价幅度约在2-3万元左右,而国外高档汽车品牌的降价幅度更是高达数十万元不等。预计到了2025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仍将继续,汽车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汽车价格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疫情导致一些中产家庭收入减少或失业,他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购车计划;二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对燃油汽车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三是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加入到汽车行业中来,进一步加剧了汽车市场的产能过剩问题。
接下来是家电市场。进入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家电品牌也掀起了一股“降价潮”。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的降价幅度普遍在300-500元左右。这使得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小家电时能够享受到更加实惠的价格。家电市场出现降价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居民收入减少导致家电消费需求萎缩;二是家电行业更新换代速度快,商家为了去库存不得不降价销售;三是像华为、小米等企业纷纷进军家电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
最后是旅游行业。过去,旅游市场存在着门票贵、住宿费贵、吃饭贵等“三贵”现象,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然而,现如今各大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消费者纷纷采取了降价策略。
有的景区甚至推出了2-300元即可玩遍周围七八个景点的优惠活动。此外,很多景区还降低了住宿和吃饭的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旅游行业降价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迎合“穷游”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薄利多销”。
综上所述,在2024年后国内商品市场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中,房价、汽车、家电和旅游服务等四类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降价趋势。
这对于广大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可以在更加实惠的价格下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这些降价趋势背后所隐藏的市场竞争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和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