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俄乌冲突打响的时候,乌克兰可真算是“顶流玩家”,西方一口一个“民主阵地的守护者”,不遗余力地在舆论场上狂刷支持,还有钱、有武器、有战略承诺,仿佛只要乌克兰一发狠,俄罗斯就会立刻退场。
可战火烧了三年,乌克兰的风头早就过去了,故事讲到现在,谁还能没完没了地捧着它当主角?西方的热情跟市场里的打折促销一样,你总不能指望人家循环“甩卖”无底线吧?
作者-杨 编辑-杨
还记得战争刚爆发时,各种“大礼包”往乌克兰运得有多勤快吗?美国、欧洲齐上阵,拿出了“押身家”的态度往里砸,每天都在高喊“不能让普京得逞!”谁敢退场,就是对世界和平的背叛,然而,时间是个无情的杀手。
战争拖到第三年,结局仍然扑朔迷离,西方的热情也被漫长的等待折磨得差不多了,连盟友都开始躲着乌克兰,你就知道这个局面多尴尬,前不久,美国和俄罗斯在沙特偷偷摸摸见了一面,压根没带上乌克兰,不管后来泽连斯基是否和美国搭上线,这意味已经足够清楚了,乌克兰,可能没那么重要了。
更要命的是,一旦美俄之间谈妥了某些利益,乌克兰恐怕还是那个被牺牲的棋子,说白了,美俄要演双簧,乌克兰一个人哭得再大声,也是没人听的,战争的开局,是靠激情撑住的,可到第三年,靠的是续航力。
有谁还能铁了心地掏干腰包,如当初一样为乌克兰拼命?答案是肯定的:没有!这三年,乌克兰简直成了“烧钱机器”,三年前,欧美各国的那点慷慨多半来源于这场仗可能“摁住俄罗斯”的豪赌心理,可过去了这么久,仗没赢,钱倒快花光了。
欧美的“钱多事少”早就成了“钱紧事急”,一个个开始掂量着自己的财政赤字和社会危机,美国和欧洲的“金主”们这才发现,连续三年不停砸钱,结果乌克兰还在原地喊“求支持”,换谁心里不窝火?尤其是美国,作为全球大玩家,自家锅里早就没几只闲鱼了。
国内财政赤字又高得吓人,社会福利又动不得,还得捏着鼻子继续让泽连斯基“续命”,难受得很,就连欧洲国家也开始改变口风:早点停战吧,这样耗下去不行了,再看看欧洲,一度全力支持乌克兰的姿态,现在几乎是“能装到哪天算哪天”。
东欧那些离俄罗斯近的小国,比如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仍然死咬着不放,因为背后是乌克兰挡着,万一屏障崩了,俄罗斯下一个可能就直接找上门来了,他们的算盘很现实,开着天窗讲大义没问题,但也得先保自家安稳。
就在这种背景下,欧盟最近传出风声,准备搞一项70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给乌克兰续一口气,问题是,这7000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得由27个成员国各自掏腰包,这就好比要大家用“AA制”救个人,不掐起来就怪了。
谁多掏了,谁心不甘情不愿,谁掏少了,马上被骂白嫖,更麻烦的是,这笔钱用途上也得吵个你死我活:是给乌克兰重建经济?还是再多买点武器?泽连斯基肯定盼着拿钱补窟窿,稳定经济体系,但欧盟真正的算盘,多半还带点“战略缓冲”的意思。
所以说,这钱账没弄好,全扔在争吵中倒更“实用”点,再退一步讲,就算欧洲这笔7000亿真的搞定了,美国在边上围观会保持沉默吗?别傻了,虽说欧盟总爱喊“战略自主”,但只要乌克兰还在这场戏中,美国的位置,是谁都绕不开的。
无论欧盟怎么跳,美国一句话就能踩下刹车:必须按照老大的规则玩,这世上有几个盟友能挣脱美国的“剧本”?这就直接让7000亿的“豪气”瞬间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说起来有腔调,落实上却注定一地鸡毛。
对乌克兰来说,这一切比“难”还要煎熬,三年的战争,活活把这个国家折腾成了废墟,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崩溃,社会结构也受到无法修复的破坏,靠外援维持的局面,如同每个月吃最后一粒救命药,一旦药没了,直接见底。
泽连斯基当然还想赢,但哪里看得出胜利的迹象?现在的乌克兰,有的不是主动权,而是不断“抢剩饭”的窘迫,外援只能让它苟延残喘,却绝对无法逆转局面,要谈和平协议,可是你没有足够的大腿支撑,没有足够强硬的砝码,谈出来的结果能是什么?
乌克兰就像是赌场里那位麻木的赌徒,明知牌面烂得不成样,却只能硬扛着继续下注,因为停摆意味着什么都没了,把目光投向整场冲突,谁最终能捡到最大的胜利果实?乌克兰输了国家和经济,沦为地缘政治的炮灰。
欧洲赔上财政和稳定性,“苦撑硬扛”只能延缓压力的爆发,美国倒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可它在俄乌冲突里的收获也没达到预期,说到底,连它也开始嫌“打不动”,今天的乌克兰,依然在夹缝中苦苦寻找出路,但它还有出路吗?
伴随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火,热情已被冷酷蒸发,战线拖得越长,参与的每一方都在精疲力竭,俄乌冲突中的乌克兰,在三年残酷的烧灼之后,看似还在地图上屹立,但现实却是一场无边的泥泞,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燃尽国家的资源和意志,还有世界各国之间冰冷的算计。
每一次决策,都不是为了乌克兰的未来,而是为了棋局中的利益平衡。
在这场无人获胜的棋局里,乌克兰或许只能继续独自摸索,等待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