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遮不住罪恶,监所关不住老人?
江苏南通,70岁房东骗开女租客房门动手动脚,警方判拘留7日,却因“年过七旬”放他回家。前几天,还有一名女子在面试时遭遇70 多岁董事长猥亵,也是因为超过70周岁的原因未予执行行政拘留。 还有,93岁老人犯强奸罪获刑15年,看守所拒绝收人。




这让普通网友突然意识到,自己接触到的群体中,有一群人犯法不用承担责任。关键是大家处在同一个时空,却不在同一套法律规则里。那意味着他可能对你为所欲为而不受法律惩罚,你惹反抗致他受伤反而可能担责,就问你怕不怕?
网友已经炸锅了:这算啥?法律的“适老化”,还是犯罪的保护伞?




南通这起猥亵案,房东70岁,行为恶劣,受害者精神崩溃。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明文规定:70周岁以上,不执行行政拘留。结果呢?罚款、警告,完事。老人儿子还得意洋洋:“国家给的福利,吃到了。”
问题来了。对于这样的老人,警告管用吗?罚款能疼吗?对这种主观恶性深、暴力特征明显的违法者,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受害者呢?眼睁睁看着恶人回家,愤怒和恐惧谁来平?法律的威严,成了笑话。



根源:20年前的“老黄历”
这条“70岁免拘”的规矩,2005年定的。那会儿啥情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摆着:2005年人均预期寿命72.95岁,70岁算“古稀”,身体差、行动不便是常态。立法者想着,老人脆弱,拘留所又不是养老院,别弄出人命,干脆宽容点。可20年过去了,世界变了。2023年人均寿命78.6岁,70岁的老头满街跑,跳广场舞、开电动车,精神头不比年轻人差。法律却还抱着20年前的老黄历,合适吗?
再说人口。2023年,65岁以上老人2.17亿,70岁以上的也不少。这么大一群人,法律一刀切全豁免,等于开了个法治敞口。风险不小吧?更别提,现在的70岁老人,认知清楚、体力够用,猥亵这种事,干得有模有样。凭啥就因为岁数大,法外开恩?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70岁以上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如果都按照这样70岁以上不拘留的标准来,会不会客观上造成纵容效果?会不会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法律缺乏敬畏,从而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



对比:未成年修法的“活教材”
有人可能会说,你以为修改一条法律那么简单?你说改就改,那得按程序来,慢慢来,且难着呢。
别急着说修法难。看看未成年人咋改的。以前,14岁以下“小霸王”杀人放火,手段狠辣,法律却拿他们没办法。社会炸了,舆论推着《刑法》改,2021年责任年龄降到12岁。效果呢?不说立竿见影吧,也有了显著效果。这说明啥?法律得跟得上时代。
未成年人能下调,老年人凭啥不能上调?70岁免拘留的条款,20年前是人道关怀,现在却成纵容犯罪的漏洞。时代变了,法也得动一动。



反思:关怀不能被玩坏
当然,有人会跳出来杠。70岁免拘留,是文明的体现。老人身体不行,拘留可能要命,行政成本也高。再说,猥亵这种事,多是冲动,老人未必敢再犯。罚款警告,加上家人教育,或许够了。何必把老爷子往拘留所塞?
这话不无道理。法律得讲人性,不能一味硬刚。可问题是,这种“人性”有没有底线?猥亵不是小偷小摸,是赤裸裸的侵害。放纵一个恶人,就是伤害一个受害者。更离谱的是,有些老人仗着“70岁红利”,有恃无恐。网上早有人调侃:“70岁是犯罪buff,国家包庇。”这虽然是关怀,但有可能被有些人玩坏了。



破局:适老化不能只宠老
所以,咋办?直接改成75岁或80岁免拘?可以试试。寿命长了,70岁不算啥“风烛残年”。或者加个“情节严重”条款:猥亵、殴打这种恶性案件,不予豁免。这样既保住普通老人的权益,又能管住恶人。要不然,干脆优化执行。罚款翻倍,警告公开化,甚至挂上失信名单。震慑不到位,法律就是摆设。
网上的声音很真实。“70岁就能为所欲为?这法是为谁立的?”“受害者心碎,老人笑呵呵,太魔幻了!”“建议75岁再免,70岁还硬朗着呢!”民意不是摆设,立法得听听。



深思:老龄化不只是养老问题
老龄化社会,不是只有医保和养老要“适老化”。法律也得跟上。老年人犯罪率上升,不是危言耸听。一些地方数据早就亮红灯:老年违法案件年年涨。社会变了,70岁的老头不是只会喝茶下棋,还有胆子干坏事。法律却装聋作哑,这公平吗?
修法不是儿戏。不能因几个案子就瞎改,得调研、论证、听民意。可连续的“老人违法没法关”,已经够刺眼了。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想想,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强。“开门立法”是个路子,把专家、网友拉进来,摆数据、讲道理,出个靠谱方案。
“法若纵恶,民心何依?”法律是底线,也是依靠。70岁免拘留的条款,20年前是温情,如今却成争议。改不改,怎么改,交给民意和时间。但有一点很明白:正义不能因年龄打折,法网不能因白发疏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