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52岁的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铁西街钢花社区居民李敏,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乌兰浩特 红燕送岗”惠民工坊公益大课堂。一踏入课堂,熟悉的环境与亲切的学员们,瞬间让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我这个年纪,出去找工作四处碰壁,压根没想到,如今能在家门口学手艺挣钱,日子一下子有了盼头。”李敏感慨万千。她快步走到自己的位置,拿出前一天尚未完工的编织作品,准备在今天的课程中继续完善。培训老师穿梭在学员中间,细心指导着每一个人。“李姐,你看,这一针要这样挑,然后再绕线,别着急。”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李敏渐入佳境,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公益课堂的时间有限,但我们的免费技能培训服务是无限延伸的。公益课堂结束后,对手工编织感兴趣的居民可以继续报名参加培训。学成后,还能免费领取原材料,利用零散时间在家编织,培训学校将长期有偿回收编织成品,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增加收入。”乌兰浩特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白丽萍介绍。一直以来,乌兰浩特市全面推行“订单+培训+就业”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炕头经济”,助力居民就业增收。2024年,在和平街红浦社区、葛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铁西街零工市场和兴安家政举办了7期公益课堂,为160余名居民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成功搭建起技能传承与就业的坚实桥梁。

在积极推进惠民工坊公益课堂的同时,乌兰浩特市还在就业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AI直播就业招聘成为一大亮点。

“欢迎新进直播间的朋友们,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招聘企业和岗位信息……”在网络直播间里,乌兰浩特市“红燕送岗”的 AI主播即便已连续直播24小时,依旧活力满满地介绍着岗位职责、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

乌兰浩特市在充分调研就业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创新推出AI数字人直播带岗服务模式,每周一至周六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为求职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AI主播能随时上线,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招聘信息播报、企业展示和线上答疑,大大提高了企业招聘的曝光度,方便求职者随时了解岗位信息,真正实现了“云招聘+云服务+云互动”的数字赋能就业。“现在找工作太方便了,就算错过了线下招聘会,通过手机看直播,在家也能随时掌握岗位信息。”求职者霍红吉高兴地说。

除了AI直播带岗,“乌兰浩特 红燕送岗”直播带岗活动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今天是农牧民工专场直播带岗,提供的岗位有牧场工人、企业车间工人、叉车工、货车司机……”“小红燕”主播赵宏宇坐在屏幕前,向抖音、快手直播间的求职者介绍各类岗位。直播间里,求职者们踊跃提问:“企业工作环境怎么样?”“对招聘人员有哪些要求?”“薪资待遇能达到多少?”互动氛围十分热烈。“乌兰浩特 红燕送岗”直播带岗活动还会针对普工类、农牧民等群体推出专场直播。2024年,开展线上直播197场,5147家企业参与其中,提供岗位3.1万余个,吸引近52万人次入场,达成就业意向1930人。“我们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既为求职者开拓了丰富的就业渠道,也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让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广大群众。”乌兰浩特市人社局副局长赵海南说。

线上线下招聘火热展开、职业技能培训精准施策、惠企惠民政策持续发力、民生经济发展争先恐后……2025年开年,乌兰浩特市人社部门锚定“六个行动”工作要求,树牢就业优先导向,扎实开展就业促进行动。

春节前后,乌兰浩特市人社局借助乡村大集人流量大且集中的优势,组织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等110家用人单位,带着800 余个就业岗位走进乡村集市,开展“就”在兴安乡村就业大集系列招聘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6场,线下1300余人次进场,初步1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发政策宣传单1000余份。

“今年我们将全面推进就业促进行动,实实在在出招、扎扎实实服务,让工作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以更优异的就业答卷传递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乌兰浩特市人社局局长郑金辉表示。(记者 高敏娜 乌兰浩特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