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朱之文不想再继续忍受网暴了。自打走红之后,除了慕名而来合影的游客,家门口常年聚集着拍客,他们从各地而来,通过拍摄朱之文的日常赚流量、打赏。甚至朱之文想去仅隔几十米的儿子家,为了不被拍到,也只能爬梯子翻邻居家的墙。
2月12日元宵节,朱之文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元宵节晚会上唱歌。受访者供图
不断入侵私域的还有网暴、谣言。有人称朱之文有高额财富、私生活混乱,在他的照片上配有侮辱性文字“伪君子”,说他逃税。
这些视频彻底惹怒了朱之文,他不再相信“忍一时风平浪静”。
2025年2月18日,朱之文刑事自诉网暴者侮辱、诽谤案在徐州经开区人民法院开庭。在庭审现场,他见到了连续网暴自己长达四年的人:自2020年4月起,持续发布攻击性视频290条左右,其中29条播放量超过5000次,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达21万。此前,他对这个网暴者一无所知。
经过几年的打扰,朱之文说他“不想再迁就任何人”,“现在谁的朋友我都不接待,不想见就不见。”
从2025年农历新年开始,朱之文不再开门合照,他知道,拍视频的人就等着他过年出门走亲戚,特意等在门外,他偏不出门。不管谁在门口蹲守、打电话求合影都被他拒之门外。
时间久了,聚集的人慢慢散去,2月19日,门口只剩下一个拍客。“家是我的私人空间,以后我不会叫外边的拍客、生人进入我家。”
从农民成为歌手的这些年,他说他感恩电视节目给他带来的名气,感恩观众愿意听他唱歌。但现在,演出的压力和奔波也让他力不从心,外出演出次数也慢慢减少。往后的时间,他想“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地过”。
最近宅在家中的时间,每天醒来,喂鸡、洗衣、劈柴、打扫卫生,他感到安逸、平静。阅读全文>>>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一店主因给14岁少女文身,被判担责60%,先支付一次清洗费9.6万余元。关于未成年人文身再次引发关注。国家对未成年人文身有何规定?文身到底有哪些危害?
资料图/IC
2022年6月6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对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出系列工作举措。
《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对未成年人产生文身动机和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文身。
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
近年来,青少年的文身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出现了低龄化的现象。文身不仅对未成年人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对他们的前途也有不良影响。文身到底有哪些危害?我们一起了解下。
文身对皮肤属于有创操作,若针刺工具消毒不到位,可能将细菌、病毒带到皮肤里,局部出现脓疱疮、毛囊炎、疖、痈等感染。文身使用色素等异物有可能引起致敏反应,出现局部红斑、瘙痒等症状。由于异物作用,长期在局部刺激,可能会诱发皮肤癌。由于操作工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文身还有感染梅毒、艾滋病、乙肝等风险。
未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更易受到侵害,后期如果想要清洗文身不仅十分困难,而且花费也很高,愈合后还易残留瘢痕。
未成年人文身对其日后参军、报考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职位公务员时也将产生影响。
《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对文身、瘢痕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其中指出,面颈部长径超过3厘米或影响功能的瘢痕,不合格;面颈部文身,着军队制式体能训练服其他裸露部位长径超过3厘米的文身,其他部位长径超过10厘米的文身,男性文眉、文眼线、文唇,女性文唇,不合格。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规定军人服役期间不得文身;《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规定公安民警不得文身;人社部、卫生部、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的规定,也明确规定了人民警察的职位,如果体检有文身也是不合格的。另外对一些特殊岗位的需求,比如像检察院、法院招录的一些岗位,一般也是不容许有文身的。阅读全文>>>
又有国企遭遇“萝卜招聘”质疑。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国能置业”)公布的一份高校毕业生统招拟录用名单引发关注。这份名单中,有13名硕士研究生和3名本科生,其中13名硕士研究生分别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而3名本科生毕业院校则较为普通。部分网友就此质疑这是“萝卜招聘”,调侃“为这三碟醋包了顿饺子”。
国能集团资料图。图/微信公众号“国家能源集团置业公司之声”
对此,国能置业一位校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以往的招聘中,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满足学历条件情况下,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确定录用。“如果硕士生的综合竞争力不足,会择优录用本科生。”
国有企业公布招聘名单,是为了接受监督,做到公开、透明,公众当然有权对此发表意见。而用人单位认真对待、回应质疑,在促进就业公平之余,也能向社会宣传其用人理念,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
因此,对待此类质疑,涉事企业在积极回应的同时,不妨在更广泛的层面公开被录用人员各招聘环节的成绩,以更充分的信息公示,消除公众质疑,进而推进社会形成新的人才观。
近年来,国有企业招聘不时遭遇质疑,而不少被质疑的招聘都有一个共同点——被录用者学历“普通”,或毕业院校不算特别知名。对此,除了用人单位要充分说明录用原因外,也表明当前社会中还存在“唯学历”“唯名校”人才观。
当然,也要明确的是,如果看到被录用者的学历,就“条件反射”质疑招聘不公、“萝卜岗”,无疑会加剧社会“唯学历”“唯名校”人才评价的导向。久而久之,为避免“惹麻烦”,难免会加剧用人单位只招名校毕业生或者研究生的倾向。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近年来,对事业单位、国企录用人员“清一色”名校高学历,舆论鲜有质疑。即便偶有质疑,也只是“学历高消费”,而不是招聘“有猫腻”。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已成了破除“唯学历”“唯名校”的障碍。
推进破除“唯学历”“唯名校”评价改革,需要用人单位与社会舆论相向而行。用人单位要建立基于能力的用人体系,给不同学历者平等的竞争机会。而对于用人单位不拘一格用人才,在信息公开充分的前提下,社会舆论也不宜按被录用者的学历高低或学校知名与否来质疑公平性,而是要关注每个求职者的机会公平与过程透明。阅读全文>>>
近日,加沙地带停火协议第二阶段谈判前景变幻莫测。美国总统特朗普涉加沙言论“惊句”频出,持续引发批评。
回溯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多次做出挺以争议行为,实际上已经明确地体现出特朗普有关巴以问题的所谓经济化解决方案。然而专家认为,他的言论在法理上以及在现实当中恐怕都不具有可行性。
“只沾光不吃亏”,可以用来概括特朗普相关的表态或未来四年的中东政策。视频>>>
编辑 刘喆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