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逛东郊记忆
发现了一个没见过的“红色柜子”
(不是共享充电宝柜)
柜门打开后↑
仔细一看,里面装的都是相机
好一个CCD共享柜
网友:哪个天才想出来的!
共享模式已经开发到CCD领域了
成都,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便利共享
“家门口”的幸福可感可及
共享理念早已刻入成都DNA,共享服务和场景包罗万象。
“图书外卖”
近几年成都图书馆推出“图书外卖”服务,让阅读空间从有形到无形。线上一键操作,就能实现纸质书籍跨地域“通借通还”,共享体验持续升级。
2023年11月开通“喜阅到家”图书网借服务,目前服务范围已经拓展至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40家公共图书馆。
无论是送书上门,还是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搭建“留灯书屋”,又或是将书店开进社区等公共场所,都打破了传统限制,让阅读在共享中越来越便利。
点击图片查看青聚往期推文《“天一冷,这儿就硬控一群年轻人”》
“共享家长”
没想到吧,在成都你甚至可以见识到“共享妈妈”、“共享奶奶”、“共享家长”。
青羊区同瑞社区有一群“共享妈妈”,在接自己的孩子放学时,“顺便”把别人家的孩子接到社区托管中心,照顾他们吃完晚饭,再交由托管辅导老师辅导作业或者开展拓展活动。
武侯区吉福社区有40多位“共享奶奶”,她们大部分是65岁以上退休老人,工作日帮忙接送孩子上下学,节假日、寒暑假照看孩子。现在不仅是老奶奶,不论年龄、性别,都可以加入。
在天府街道旭辉TOD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有一群“共享家长”,每周由两位“共享家长”轮值,一位负责照顾生活,一位负责课业辅导,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娃难”的问题。
共享食堂
越来越多的共享社区食堂,俨然成为了当下成都人的“网红餐饮店”。基本上不到20元,就能享受荤素搭配的新鲜佳肴。超高性价比,让周边企业职工、老年人等群体感到“暖胃”又“暖心”。
不止于此,还有共享运动场、24小时共享健身房、24小时共享自习室、共享菜园、共享厨房等场景,也有综合性社区共享空间,便利共享的生活方式不断升级,持续优化“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
参与共建共创
创新共享经济
共享便利服务的受众不断增多,共创共建的热潮也席卷成都多个领域。
社区里,居民当上“股东”,参与共建“共享超市”。
双流区凤凰里社区共享超市由社区和区供销社发起成立,吸引200余户群众自发入股,共享产业社区建设红利。
山野间,村民当上“主理人”,共创共建“共享经济圈”。
彭州市龙门山·柒村精品民宿产业园区内,“村集体+村民+社会企业”的共享经济模式让村集体和村民合作共赢,助力乡村振兴。
一群年轻人也瞄准了共享模式下乡村振兴的赛道,参与搭建“共享院子”,将产业、工作、生活带到乡村,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共享经济。
2024年四川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共享院子招商推介活动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希望在共享院子项目中找到自己的“留”量密码。
在成都,像这样充满想法与活力的年轻人,还有许多。
共建、共创、共享
激发青春力量
共建品牌、共创活动、共享空间,青年在成都有无限创造力和创新力。
他们是品牌主理人,在共享平台的加持下相聚成都,大展身手。
全国首个主理人共享平台——CSC主理人共享实验室,落户玉林东路特色商业街区。
他们是青年学生,在青年共享空间学习生活、就业创业。
Youth Box青年共享空间开展天台音乐会等方式搭建同好社群,并依托“蜂巢筑梦”青年创就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
他们参与青年共创营,在实地调研中碰撞创意的火花。
第二届SDGs乡村可持续发展青年共创营,在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举行。
他们带着时尚潮流回村,打造青年社区,共享乡村产业发展红利。
位于温江区高山村的成都榜样青年CSA社区,是一群年轻人利用空置资源打造出来的。这里经营住宿休闲,也孵化“大蒜咖啡”等项目。
正是有这样一群年轻人,让成都在共建共创中源源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便利贴心的共享服务和场景
提质升级成都人生活水平
资源丰富的共享平台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成都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越来越有“young”
#你在成都遇到过的共享服务/空间#
小编先搬起小板凳
在评论区坐等长见识
(青聚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