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帅
去年年初的时候,我跟我的老师周永良先生说,把我们的作品梳理一下吧。因为我这些年的兴趣已经转到古代书画收藏,尤其聚焦于明末清初之际的惊心动魄以及人物在历史中的心态。
《春风最随美人意》
王帅 著
北京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去年是我母亲赵忠秋去世四十周年,我想把她的剪纸作品连同自己的收藏,做一个展览。我希望更多的人记住她的剪纸的美,而美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所以《春风最随美人意》不是一本偶尔顺手写出来的书,而是基于对自己十余年收藏的近现代画作的一次梳理。我收藏的近现代画作,基本涵盖了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这次收藏梳理,在时代背景阐述和具体作品的艺术特色上,做了详尽认真的解读。
在整理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这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作品和时代的关系以及收藏这件作品跟我个人的关系。这是单纯的学者很难体会个中滋味的。所以为了体例统一,个人趣味兼顾,这批文章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由我的老师周永良先生执笔,一部分则是这本书的内容,我按专业画家、人文学者以及整体画作中的花花草草,分了三个大的章节。这种区分可能不准确,但是起因是这样的。
我于199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学期间,我的老师宋遂良先生要求我:要像牛进了菜园子一样,多读书。
书慢慢读得多了起来,就有了自己喜欢和亲近的作家,这里感知一点,那里记忆一下,虽不成体系,未必吃透,但是吃百家粮的好处在于营养均衡。而凡是文学史上能留下浓墨重彩或只字片语的,都足以使你富足,激发你的兴趣,保持你的天真。
好的作品都是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的,并最终助我形成了我的人文观和审美取向,我开始慢慢留意起书画作品。后来在拍场上,我也开始留意这些作家的物品,或书画诗词,或片纸半札,慢慢积累起来,仿佛在和那些作者建立了另外一种可触碰的关系。有时候看到一件作品,如果不积累起来,就好像失去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一样。
我笑称自己不是一个好的收藏者,只是一个集邮的。而所有的收藏,都有基本的规律,就是聚散两离离,今天聚起,明天或许就分散。但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作品毫无例外地滋养了我,成就了我。这次梳理和出版,其实也是要表达这个观点:你怎么对待藏品,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你就能把你理解的美,跟大家分享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