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原标题:倾听产业工人的心声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通讯员 全攀峰 余虹娜

“咱们的经营观念是如何转变的?工人技能提升有什么需求?咱们工人自制的清雪工程车用起来效果怎么样?”

2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赫一大早就深入到固井公司一线作业现场,向基层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仔细询问相关工作情况。

站在轰鸣的固井设备旁,他一边倾听,一边认真地在工作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

自2023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张赫积极履职建言,此前提出的“关于加快规划建设黑龙江省电力外送通道的建议”得到了国家能源局回复。

与此同时,他始终将“把群众的声音带过来,把两会的精神带回去”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4年7月,张赫被中国石油党组任命为大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全力推进大庆钻探改革重组。在此过程中,他把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企业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人大代表,张赫不仅从自身工作领域出发关注国有企业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同时也十分关注非公企业的相关工作开展和推进。“我们要在调研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破解制约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因素,通过打造一支优秀的劳动者队伍,助力国企、民企共同发展。”张赫说。

一年来,张赫不仅利用工作机会在走访15家大庆钻探所属单位和1205钻井队、30681钻井队等众多国有企业基层单位时了解产业工人的所急所需所盼,还深入大庆油田页岩油、新疆克拉玛依等施工现场,对民营企业钻探队伍职工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在30多次调研中,他着重针对安全生产、福利保障、技能提升等产业工人关注的问题,与一线职工进行深入探讨。深度调研中,张赫发现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技能培训的力度和效度都要进一步加强。

“调研发现,当前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渠道相对单一,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后劲不足,是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同时,生产与培训时机如何把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如何满足行业技术快速发展,都需要不断探索。”张赫说道。

这些问题,都被张赫纳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思考之中。2024年大庆钻探制定实施了“1+4”市场化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创造力的改革措施,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工作,张赫对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目前我正在关注如何通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来进一步激发职工学技能、比技能的热情。”张赫告诉记者,他正在酝酿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的建议”。

“不能单纯以工作年限或学历来评判产业工人的价值,要注重产业工人的含技量、含金量、‘含绿’量,设立明确的职业晋升阶梯,让每一位努力付出、有能力的工人都能看到清晰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张赫说。

立足本职,兼收并蓄

记者手记

过去一年,张赫的工作单位发生了变化,从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庆油田来到了新成立的大庆钻探。但是,不变的是他对两家单位同根同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对国家能源安全事业的坚守。

作为来自国有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张赫关注的领域并未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本行,也对民营企业的“产改”有不少调研和思考。

作为长年在能源领域工作的人大代表,张赫深知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对行业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多年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张赫代表的履职调研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但是他们的履职又不拘泥于各自从事的领域。一线的工作让他们对基层有着更接地气的了解,履职工作则为他们创造了拓宽视野、激发思考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代表提出的建议也更加有的放矢、扎实有效。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