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企业与昌江共同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垦地携手,连片造大田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
沃野茵茵,稻浪滚滚。2月20日,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垦地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示范区)内,一望无际的连片稻田诉说着春日的喜悦。
两年前,这片茂盛的稻田还是一片碎片分布、杂乱种植、效益低下的薄土地。得益于昌江垦地融合造大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推进,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启了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序幕。
放眼全省,多个垦地融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对碎片化土地进行整合,提升规模效益;对贫瘠土地进行生态修复,提高土壤质量;因地制宜引入高效产业,注入乡村振兴活力……
从绿色生态出发,向新质生产力要效益。近年来,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集团)与昌江、陵水、琼中等多个市县共同以“土地综合整治+碎片化土地整合+规模化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模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在推进垦地融合、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探索之路。
俯瞰昌江垦地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示范区)。 本版图片均由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蒙美顺 摄
土地利用再调整
首期整合超6650亩高标准农田
产业园内,集中连片的水稻出苗整齐、铺青叠翠,迎着和煦春风涌动层层稻浪。
“长势出乎意料的好。”海垦(昌江)垦地融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江垦地融合公司)总经理陈学能望着眼前的稻田说,“两年前,这里还是老化的更新胶林和分布零散的香蕉林。”
地处十月田镇的产业园,地形平坦,却因为土地碎片化、分散经营和管理粗放、基础设施差、土壤肥力弱等问题,效益并不高。
如何“唤醒”这些土地资源,向土地要粮食、要效益?
2023年6月起,海垦集团与昌江合作,分两期推动垦地融合造大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匡算投资约11亿元,以集中连片造大田和耕地管护为切入点,整合区内1.18万亩碎片化土地,提质改造贫瘠土地,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结合产业需求配套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
“项目从土地整合、整治和整体规划等方面入手,将碎片化土地‘化零为整’。”陈学能介绍,项目从各经营主体手中收回分散的土地经营权,再进行统一平整、修复等,对土地进行连片打造,集中治理,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和产业建设的规模效应。
业内人士生动地比喻,就像转动“魔方”一样,土地整治的本质是归并地块、土地重划。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和权属进行合并或重组,土地布局得以更加合理,土地利用效率得以提升,一体化解决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中的空间优化问题。
优布局,造大田。一时间,项目现场施工火热——这一头,施工机械表土回填,另一头,工人铺设草皮保土,各环节交叉作业,配合默契。
项目的推进离不开多方合力。建设过程中,各方梳理流程,创新方法,进一步提升效率,尤其是建立起垦地联动的沟通机制,为项目高速推进奠定基础。
“十月田镇为我们指派垦地融合项目专员跟踪服务,第一时间沟通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难题,多方合力破解堵点。”昌江垦地融合公司副总经理苏钰泽说,垦地联动以专员对接、现场协调等多种形式,确保各项节点如期推进。
去年年底,造大田一期3个子项目完工验收,通过科学设计田、水、路、林总体布局,采用土地平整、暗管排水、土壤改良、高效节水等措施,释放出6650.95亩高标准农田。
垦地融合再推进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土地综合整治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最大程度地优化土地利用效益。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将贫瘠的土地、荒草地平整后,还通过表土剥离、土壤改良、翻耕和堆肥等多种举措对土壤进行生态修复。”苏钰泽介绍,经过修复后的土壤更加肥沃、储水能力强,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也会得到保障。
此外,项目还修建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进水池、电灌站、蓄水池、人行桥、进水闸等设施……一连串举措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上对土地的改造,当地多出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形、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助力职工群众捧着聚宝盆实现增收致富。
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更是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化。
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统筹推进全省耕地保护和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将着力解决“钱从哪来”“地往哪去”“人往哪走”“整治后谁来管护运营”“产业如何导入”等问题,建成后集中连片的大田可在践行现代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望无际的沃野良田,为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海垦集团与昌江快马加鞭,以造大田项目为依托,合力打造垦地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
“我们希望打造‘粮+N’产业体系,以农业为轴心,融入耕、工、商、科、旅业态,打造五大产业链。”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垦地双方还将在产业园同步推进产业升级、科技提升、联农助农、绿色发展和品牌打造五大工程,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投资,使得一二三产业各环节形成有机衔接,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垦地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建设五大工程20个子项目,预计投入二产和三产建设资金共1.8亿元。产业园将以水稻、菠萝、西红柿等为主导产业,以核心示范区为启动区,以海南农垦企业为“链主”,整合区域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推广全链条,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和整体附加值。
产业发展再加速
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
以产业园为载体,海垦集团和昌江政府部门组成工作专班,积极谋划后续产业引入,发挥项目长期效益,切实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项目还未完成时,就有诸多企业闻讯上门寻求合作,曾经无人问津的土地变得人气十足。”昌江垦地融合公司副总经理符永立表示,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前来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将在南繁育种、冬季瓜菜、雪茄种植等领域开展合作,依托产业园开展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发展“粮+N”特色农业模式,实现瓜菜、水稻、绿肥轮作。
此外,产业园还将同步建设运营管理中心、分拣中转中心、共享农庄等设施,让产业发展“接二连三”。
昌江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垦地双方将持续聚焦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建设新模式,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和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的昌江样板,力争把产业园建设成为垦地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下一步,海垦集团与昌江将在产业园后续管护运营中,紧密围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南繁育种、旅游文化等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引入相关项目,打造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海南日报石碌2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