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平安韧性小区建设暨社区警务团队建设”推进会在南京市浦口区政府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介绍了浦口区“平安韧性小区”建设及社区警务团队建设总体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区委、区政府、浦口分局、区职能部门、街道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平安韧性小区”是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立足新一轮社区警务变革,坚守“社区主防”定位,全面打造社会治理最小集合体,实现各类风险的可感可知、可防可控的充分印证。2023年8月底以来,南京浦口警方树立“有牢固安全屏障、有美丽居住环境、有和谐邻里氛围、有多元联动共治”的建设目标,陆续推动并完成兰桥雅居、城南新村、西水湾家园等10个“平安韧性小区”的建设,社区民警积极组建并发挥社区警务团队“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作用,做到服务群众在基层,帮困解难在基层,全面构建了线上“数据汇聚、赋能实战”的平安防线和线下“多元参与、联动共治”的功能矩阵。

现代快报记者从推进会上了解到,“平安韧性小区”的创建成效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浦口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国平表示,通过创建,小区居民们从“质疑不解”到“广泛参与”的转变,各参与部门从“单向发力”到“同心同行”的转变,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的转变,以及社区治理从“破窗效应”到“共同家园”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始终尽心尽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公安机关要高效运行社区警务团队,牵头带动参与力量做好各项工作。各参与部门、街道、社区及物业公司、楼栋长等社会力量,要立足主责主业,携手解决好各类风险难题。要继续以居民议事会为载体,广泛真实听取民意,做到党群同频,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同时“平安韧性小区”的建设要不断规范建设标准、缩短建成周期、提升管理质效,以持续韧性的精准发力推动平安韧性的久久为功。


建设“平安韧性小区”,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有效阵地,也是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现代化的有机溶剂。会上,南京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鹏介绍,近年来南京市公安局靠前谋划,稳步推进专业化打击、社区民警工作机制改革等举措,确保社区民警有时间、有精力、有责任、有能力“在社区”开展警务工作。浦口分局要将“1+3+N”社区警务工作团队建设融入“平安韧性小区”建设中,持续擦亮浦口“义警”“浦安联盟”品牌,坚持“居民议事会”“线上直通车”等机制做法,聚合各方力量,合力推动基层平安稳定更加普惠、更可持续、更有韧性。

会上,浦口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平安韧性小区”建设及社区警务团队建设总体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作为第一批享受到“平安韧性小区”改革创建“红利”的兰花塘社区书记陈明表示,在浦口分局的牵头带领下,小区管理从之前的到处“搬救兵”,转变为现在的组团“送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人居环境,也倒逼物业提升服务水平,有效引导小区业主自治,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高效衔接了群众的“需求侧”与政府的“供给侧”。社区治理首要责任人就是社区民警,在交流中,浦口分局桥林派出所兰花塘社区民警张成林表示,创建平安韧性小区是为社区民警减负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组建社区警务团队,变单打独斗为联动共治,变被动警务为主动预防,做到矛盾化解在源头。


“平安韧性小区”的建设,为浦口区探索共建共为社会治理新范式及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提供了实践支撑。公安组局、群众点单、政府上菜的工作新模式已在浦口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主动“跨前、搭台、支撑、兜底”,联合联动区、街、社区各级各方力量,针对性邀请政府部门与居民一道召开了102场“面对面、实打实、硬碰硬”的居民议事会,“不绕圈、不推诿、不空转、不无解”地帮助群众处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电梯故障多、维修难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356件次。因地制宜挖掘创建小区历史文化,通过讲好当地故事,引发居民共鸣,唤醒居民对于平安的共同期许和责任,用文化认同找到新的归属感,从“接地气”走向“守楼气”。真正做到了走最近的路、听最真的话,组最强的团、解最难的题,花最少的钱、办最实的事。各创建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并主动融入小区自治,平安建设质态显著提升。浦口区副区长、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祥表示,分局将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紧紧围绕市公安局和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要求,持续项目化、清单化、标准化推动“平安韧性小区”相关工作,为打造“又安又暖又爱”“全区无怨”的平安浦口贡献更多、更大力量。

突出多元共治,强化精准平安,提升数治效能,构建韧性体系。“平安韧性小区”的成功创建改善了干群关系,增进了人民福祉,助力小区治理具备了“智慧”和“韧性”。

通讯员 宁宫新 实习生 何君怡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元森

(通讯员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