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351篇文章

近年来,雾化吸入疗法在我国儿科临床应用迅速增加,个人购置雾化器进行家庭雾化吸入的治疗日渐增多,雾化装置新的产品不断涌现,种类繁多。但是很多家长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疑问,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雾化吸入有什么特点?

雾化吸入局部给要得治疗指数高、安全性好。吸入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作用强,且局部药物浓度越高,疗效越好。雾化吸入是最不需要小朋友配合的给药方式,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儿童。

儿童的哪些疾病可以做雾化?

儿童雾化的适应证包括以下类型的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气道炎症包括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和长期控制、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2)婴幼儿喘息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

(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会厌炎、百日咳或类百日咳样综合征、肺炎;

(4)呼吸道非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5)其他如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

(6)外科手术相关疾病气管插管术中、术后,咽喉部手术包括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鼻息肉切除等。

雾化治疗的药物有哪些?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目前国内有3种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混悬液,包括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其中布地奈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的抗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唯一可以用于≤4岁儿童的雾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仅适用于4~16岁患儿。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分为短效β受体激动剂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前者以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为代表,后者以沙美特罗、福莫特罗为代表。两者均可扩张支气管,前者作用迅速,时间较短。后者作用缓慢,时效较长只可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抗胆碱能药物

分为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可抑制气道黏液腺分泌和平滑肌收缩起到拮抗乙酰胆碱,减少气道分泌和舒张气道的作用。

祛痰剂

包括乙酰半胱氨酸和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主要是降低痰液的黏度,使痰容易咳出,适用于浓稠黏液分泌物过多者。哮喘患者应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不仅可以降低痰液的黏度,还可促进痰液排出,有诱发气道痉挛的风险,须在医生监督下使用。

不同疾病用药不同,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雾化机该如何做选择?

由于不同雾化器输出微颗粒的效能差异较大,并可以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建议避免选用不能提供确切空气动力学数据的雾化机器。

市场上主要有两种雾化器

对于喷射雾化器:气流量≥3.5 L/min,压力范围20~150 kPa,喷雾速率0.1~0.8 ml/min,残液量≤1 ml,整机噪音≤65 dB;等效体积粒径分布:直径1.0~5.0 μm的雾粒占比≥60%,中位粒径1.0~5.0 μm,误差≤±25%。对处于喘息急性发作状态的患儿建议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在雾化给药的同时提供氧气。

对于筛网雾化器,主要参数指标包括工作频率110 kHz,误差≤±10%,喷雾速率0.1~0.8 ml/min,雾化器药杯内水温≤60 ℃,整机噪声≤50 dB;等效体积粒径分布:直径1.0~5.0 μm的雾粒所占比例>50%,中位粒径1~5 μm,误差≤±25%,残液量≤1 ml。与喷射雾化器相比,滤网式雾化输出的可吸入微颗粒比例略低,但是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且使用时噪音小,还可以倾斜使用等特点。

雾化治疗过程应注意什么?

(1)按照医嘱将药液放入雾化吸入器内,观察出雾情况,注意避免药液进入眼内。

(2)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

(3)密切关注患儿雾化吸入过程中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观察;出现手足抖动、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应考虑SABA引起,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若出现呼吸急促或突然胸痛,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即刻处置。

(4)雾化治疗后应注意:雾化结束后及时洗脸和漱口,以减少药物在脸部、口腔和咽部沉积,预防念珠菌感染;如年龄较小患儿不会漱口,用棉签或冷开水棉球擦拭,10 min后让患儿喝水或喝奶。管路、喷雾器及面罩(或咬嘴)套装应该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洁并干燥存放,以防受到污染,影响治疗;同时根据产品要求定期更换。

作者:陈柏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审核专家:沈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中管局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专委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