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催人忙,春播千野绿。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兴义市税务局聚焦涉农经营主体及农户需求,重点关注春耕备耕产业链各环节,积极把握农时,组建“春耕智税管家”深入农企“一对一”精准宣传惠农税惠政策和办税缴费举措,将精细服务、税惠政策的“春风细雨”送达“田间地头”,为春耕备耕注入税收能量。

近年来,兴义市马岭街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探索出“菜+稻+菜”轮作模式,提高农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收,如今,大蒜种植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产业之一,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打响了乡村振兴“金蒜盘”。


兴义市税务局税务人员到黔西南州弘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了解机械化种植设备销售及农业种植技术情况,并讲解“网上”“掌上”办税操作流程,解答企业涉税疑难问题。李欢欢摄

“我们大蒜主要集中在二月份和十一月份这两个月种植,种植面积3000余亩,待到丰收时,每亩地大蒜苗产量在3000斤左右,总产量能够实现900万斤,预计总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主要销往贵阳、遵义、重庆等地,销路是不愁的。通过大蒜的种植,群众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兴义市马岭街道农业工作组负责人颜思学说。

“作为农业合作社,你们只要是自产自销的蔬果都可以免征增值税……”在马岭街道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税务干部正在向种植人员现场讲解关于农产品增值税免税政策、辅导办理发票开具和网上申报等涉税业务。

草长莺飞季,万物复苏春。眼下,天气晴朗,气温稳步上升,正是生姜种植的好时节,兴义义龙各地的姜农们抢抓农时,有序开展生姜种植。据了解,“兴义生姜”在2020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不断打响。兴义义龙生姜常年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2024年种植面积达到了6万亩,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在顶效街道楼纳村生姜种植现场,种植户陈金友正利用开沟机进行开沟、起垄、覆土等作业。他向税务人员介绍道:“我们村的合作社目前共有6台生姜播种机,实行机械化播种后,种植效率将大幅提高。仅一台多功能生姜播种机,一天的作业面积就达30亩,这相当于150名劳动力一天的种植量。”


兴义市税务局税务人员到马岭街道平寨村了解大蒜种植情况,积极响应涉税诉求,讲政策、送服务。李欢欢摄

机械化种植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节约时间和降低成本。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兴义市积极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户种苗、农资、技术难题,特别是农机供应,联农带农成效凸显,有效破解小农家庭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专业技术弱等问题,黔西南州弘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黔西南州弘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登彪:“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基础,我们公司有旋耕机、插秧机、播种机、无人机飞防、铺膜机5种农机,春耕开始,我们为老百姓提供农业生产机器和农业种植辅导服务,帮助老百姓发展现代农业走向致富新路子。”

为了让政策和服务直达“春耕一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兴义市税务局组建起“涉农青年突击队”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传,精准送达“涉农企业税惠大礼包”,“手把手”辅导纳税申报网上办、掌上办,确保税惠红利应享尽享。“现在正是春耕农种的关键时期,我们很难腾出时间专门去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好在每年税务干部都会上门送政策,积极响应我们的各类涉税诉求,让我们能够把精力投入到涉农服务中。”黔西南州弘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会计对税务部门贴心周到的服务称赞道。

兴义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跟踪涉农企业发展,以企业和农户实际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送税费政策“上门”,实现税惠政策“找人”,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税收支持和保障。(刘诗越、李欢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