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对不起
文/石清华
“妈,今天回家吃晚饭。您只需炒菠菜,把螃蟹蒸熟就可以了,其他菜我们买回来。”儿媳妇在“快乐一家”中传达指示。
儿子大石头、儿媳妇田慧带着他们的儿子雅各布,相约他们的朋友也带着儿子小麦去果园摘桔子、挖红薯。田慧发了许多照片,雅各布与小麦皆穿白底蓝横条纹的套装,脚蹬白色凉鞋,挺帅气的俩宝贝。时而被爸爸抱着摘金黄圆润的桔子,时而在果树下追逐嬉闹,时而蹲在地面小心翼翼地挖红薯。最为狼狈的视频是挖完红薯,鞋袜、衣服成为泥土色,将两手软泥摸一摸额头脸上的汗水,画成了大花脸,妈妈拿出手机照相给他俩看,两个小家伙对视一下手拉手摇了摇,“嘻嘻哈哈”地大笑,满口牙齿洁白无瑕。孩子们玩得开心,正是双方父母所期望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认知世界,更是着意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五点多钟回来饭菜还未做好,大石头拆开刚送达的玩具火车,展开图纸,有条不紊地给雅各布安装火车。雅各布则坐在爸爸面前,兴致勃勃地给爸爸拿这零件、那车厢。拿着拿着,有的零件却调皮地滚到一边去了。
“雅各布,还有一个火车轮子呢?”
“我刚给你了呀?”
“快找找,看到哪里去了?”
雅各布宛若猴子一般趴在地板上爬行,先爬到桌子下面,又爬到电视柜旁,再停在沙发底边,才有了惊喜地发现:“爸爸,火车轮子在沙发下面。”
“你能想办法弄出来吗?”
这已经是轻车熟路、小菜一碟。他常用长短衣架在床下、柜下、沙发下把玩具、图片拨出来。不大一会儿,火车安装完毕试车,小火车“呜呜”地跑起来。雅各布手舞足蹈、高兴得大叫:“火车,我的火车开啦,呜呜。”
“雅各布,吃饭啦。”
“不吃饭,玩火车。”
“吃完饭去玩吧。”
“玩火车,不吃。”
“你不吃饭我们把饭吃完就没有啦。”
爸爸妈妈又给雅各布说了会道理,他充耳不闻,仍然专心致志地玩火车。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久之,会养成许多坏毛病。于是决定武力干涉:大石头去把雅各布抱到餐桌来时,他竟然打爸爸。大石头毫不犹豫地还击:打手打屁股。哪怕“哇哇”大哭也在所不惜,同时严肃批评,告诉他无论是谁也不能打。
“现在你打了爸爸,有两个选择:一是爸爸再打你一次,二是向爸爸道歉说爸爸对不起。你选其中的一个。”
“爸爸你不再打我。”
“那你就向爸爸道歉。”
雅各布没有回答,反而继续哭闹。大石头坚决不退让,试图使他明白:做错了事就得承担责任。
“要哭你哭吧。”
说完把他抱到蹦蹦床上,继续吃饭。
田慧说:“我们都吃饭啰,让雅各布一个人哭吧。”家人对孩子的教育保持一致,哪怕管教有错,过后商讨,也可向孩子道歉。大家都吃饭不理他,奶奶说:“雅各布快说爸爸对不起,就可来吃饭啦。”
他仍然哭闹且十分认真,过了几分钟,田慧怕他被冷落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放下饭碗坐在蹦蹦床边的沙发上对儿子说:“爸爸这么喜欢你,看,刚刚玩的火车就是爸爸给你买的、安装的。爸爸这么好,你怎么能打爸爸呢?”
“我以后不打爸爸啦。”
“向爸爸说:爸爸,对不起。”
他虽然没说,但哭闹的程度大为缓和。见此儿媳妇又回到了餐桌。
一会儿后,雅各布停止哭闹,但仍在抽泣。抽泣几下后站在蹦蹦床上喊:“妈妈,我要吃饭。”
田慧温和地说:“那你赶紧给爸爸说对不起呀。”
“我要吃饭。”
“不说就不能吃饭。”
僵持了两分钟吧,雅各布终于下定决心:“爸爸,对不起。”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犯错,犯错了也没关系,知错改错就是乖孩子,我们知道雅各布是乖孩子。”
大石头说完赶紧把他抱到餐椅上,我小声赞扬儿子儿媳妇:“你们的胜利就是孩子的福气呀。”
雅各布拿起勺子吃饭,除了吃他自己碗里的菜外,还向妈妈要牛肉片、向爸爸要螃蟹、向爷爷要鸡腿、向奶奶要菠菜。尝一尝递来的菜:“好吃。”随即“呵呵”地大笑起来,大家也跟着笑起来,弄得满屋都是欢快的笑声。
(2022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