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长三办”)举行新一轮选派干部报到会,16名来自沪苏浙皖不同省市的干部正式在上海报到。

这是继2024年12月三省一市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强化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职能建设的实施方案》后,第一轮到岗的新选派干部。

2018年1月底,由上海牵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组建并选派干部,长三办在上海正式设立,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常设机构。

那时,上观新闻·解放日报记者探访长三办后,在稿件中写下感慨:“这里不像传统的政府办公室,倒像一家准备IPO、热火朝天的创业公司。”

协调各方意见,编制行动方案,跟踪项目落实,经过几年运行,长三办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前,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中,长三办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形容,我们把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比作一辆马车,车轴强大,才能更好带动两个轮子转起来。

去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期间,审议通过长三办职能建设方案,“两个轮子”的形态和方向进一步得到明确——其中一个轮子,是17个专题合作组,做好“专项领域”的工作,另一个轮子,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相关重点区域。

去年12月,《关于强化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职能建设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这也意味着,长三办这个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组建的政府机构,正式迎来新一轮改革。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力量配置。三省一市长三角联席办根据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专业水平、年龄职级、实践经历等方面具体要求分别遴选派驻人员,并与三省一市党委组织部、相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会商,最终确定16位同志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新一轮选派干部。

新一轮选派干部到位后,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分成综合组、专题协调组合、重点区域组,具体开展工作。

其中,综合组主要负责重要规划计划和方案的编制,以及重点合作事项的协调调度;专题协调组主要负责联系三省一市相应的专题合作组,比如生态环境合作组、交通合作组、科技创新合作组等,做好跟踪推进、专题协调和督促检查,推进重点领域联动;重点区域工作组主要负责沟通协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G60科创走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这些跨区域的组团,能让板块实现更好的联动。

原标题: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选派16名干部,到这个特殊的政府机构报到

栏目主编:陈抒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巩持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