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提起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早的名将,一般人想到的都是赵登禹和佟麟阁。但其实有一位毕业于黄埔四期的学生比佟麟阁的牺牲还要早半个月,他的名字叫曾宪邦。



曾宪邦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选择了从军,很快就在朋友的推荐下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四期的学员。这一期学员堪称是黄埔军校的精华,比如林帅、张灵甫、胡琏等人都是毕业于黄埔四期。

曾宪邦在毕业之后直接来到了前线,参加了第二次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对红军的围剿。在这些战斗中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军职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所以到1937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14军第83师498团的上校团长了。

不久之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日本人打到北平的时候,佟麟阁和赵登禹和日本人展开了激战,此时蒋介石也认识到战争已经避免不了了,于是就派14军前去增援,曾宪邦也因此来到了抗日的前线。



曾宪邦当时接到的命令是镇守髫髻山,这里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是拱卫北平的一道屏障,所以日军直接出动了王牌师团牛岛满师团,从三面对曾宪邦发起了进攻。曾宪邦多次和日军展开拉锯战和肉搏战,虽然没有丢失阵地,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而日本人依旧没有放弃攻占北平的目标,所以专门调来了坦克开路,国军并没有见过这种重武器,他们手里的枪支不能对坦克造成任何伤害,反而坦克让曾宪邦的部队付出了更惨重的伤亡。

在战斗的过程中,曾宪邦的左腿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警卫员劝他去后方医院疗伤,但是曾宪邦说自己身为团长不能丢下部队独自撤退,于是继续带伤作战。



但此时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没有重武器的国军死伤惨重,曾宪邦也因为失血过多在前线陷入昏迷,警卫员把他背回了指挥所,在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身边的战士基本上都已经战死,于是他就用自己最后的力气,留下了一首绝命诗:有志男儿卷战事,锋前不惜国人头。烟尘百战留青史,报国丹心应未酬

就在他落笔的时候,日军的炮弹降临了指挥所,一块弹片击中了曾宪邦,曾宪邦当场壮烈殉国,年仅34岁。在曾宪邦牺牲之后,他被蒋介石追授为少将军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