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刊
□文/摄 徐磊 万瑶君 姜焜林 马兴珠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正月初五初六,我们就开始动起来了,现在大棚基地内积雪已清理完成,不少管理区扣好的秧棚已经连成了片,数字育秧基地检修已进入第二轮,开始着重抠细节,调整升级系统了……”连日来,在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春耕备耕工作已进入“加速”阶段,这得益于这几年坚持的“抢一步 快全局”的工作思想,分公司各项备耕工作均有序开展,从农事伊始就牢牢掌握住全年生产的“主动权”,促进农业标准化执行更精准落地,农业质量化提升更游刃有余。
对设备进行专项检修。
在万业兴管理区工厂化育秧基地,专业设备正忙于清理积雪,工人们检修秧棚龙骨,在不远处的指挥中心,技术人员正总结往年经验,同步开展今年智慧育秧的设计工作。“现在我们干工作都是一步踩着一步干,不等也不靠,效率就上来了,心里底气自然就足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葛立新这几年真切地感受到“早动”带来的“畅快感”。
分公司春耕备耕工作推进快,离不开种植户的迅速跟进。万业兴管理区种植户石少平有着近30年的种植经验,这几年,他都是“最早动”的那一批,同时也是综合产量最高的那一批,在他的带动下,其他种植户早备耕的意愿也强烈起来。“农业生产就是一步快,步步快,备春耕站稳了脚,后续农时就都不慌了。”
工厂化育秧基地检修。
“就拿备春耕来说,管理区为我们清理了大棚基地,降低了我们自己清理的成本。同时,我们快点干,就能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消化接下来春耕阶段分公司所推行的技术与标准,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农业生产,就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都标准,这种植产量自然屡创新高。”又一次“先动”的石少平,对今年种植单产再提升有着十足的信心。
在巴山湖管理区的数控催芽基地,技术人员正对设施设备进行专项检修,通过对历年基地运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判,对易损易坏、重点领域进行检查与维护,并对软件系统开展技术维护与升级。“这两年我们连续提前检修工作的时间,争取在基地运行阶段,进行最少一次的全面检修与两三次的专项检修。”巴山湖管理区助理孙永峰介绍。
工厂化育秧基地清雪。
相较于传统催芽方式,通过数控系统催芽,能够结合不同水稻品种的特点,设置水温、时间以及药剂含量,进一步提升稻种发芽率与健壮程度,“数控化”“自主化”让这项工作越发高效精准。“这几天就会有厂家的技术专家来帮助我们升级设备软件系统,我们也将结合去年催芽中出现的问题与总结的需求提出要求,帮助我们提升后续催芽工作的质量。”孙永峰说。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北大荒集团胜利农场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应用新模式,通过智能农机、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数控浸种催芽基地检修升级。
走进胜利农场有限公司智能农机指挥中心,技术人员正在通过公司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仪等物联网设备对田间数据进行采集,从土壤温度、湿度,到后期作物的长势都进行全面监测,通过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全周期监测,为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农机指挥中心技术人员刘猛说:“我们目前正在梳理去年的数据,认真总结经验,检测气温变化趋势,保养土壤墒情仪等设备,为下一步采集土壤墒情和温度做准备,确保春播期间设备正常运行。现在通过物联网设备的运用,能够实时采集农业‘四情’数据,其中包括精准掌握土壤墒情变化趋势,选取合理作业配置,进而提升作业标准,为春播期间智能农机作业奠定数据基础。”
让这些数据真正“活”起来才是硬道理。下一步,胜利农场有限公司将采集的数据同智能农机作业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作业流程,完善智慧农机的“最强大脑”。同时,继续推进清雪扣棚进度、配方肥生产下摆、农用物资储存等相关工作,全面掀起备耕生产热潮,为今年农业生产再夺丰收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