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种粮,难以增效;“套餐”种地,提效良方。自贡荣县乐德镇新农人刘忠平,地里“下棋”的高手,他怎样下活1800亩外出务工村民“撂荒地”这盘棋?2月18日,笔者沐浴着贵如油的细细春雨,钻进菜花初绽、胡豆花盛开的田野,用镜头记录刘忠平带领100多个村民抢播早玉米闹春耕的火热场面,去解密一地“三种三收”的提效“密码”。
春播现场春意浓。“地膜两边,一定要用泥巴扎牢,免得刮大风把地膜揭开了,影响玉米地保湿保温,也不怕地膜下的草草窜出来‘争风吃醋’。”土埂边的新农人刘忠平,皮鞋裤脚沾满了泥土,嘴里不停地对干活的村民吆喝着,还手舞足蹈。
查看地膜下的玉米幼苗。蒋兵供图
“放心,你不用当监工,地膜扎得牢,除非吹妖风,才能刮走,哈哈哈!”劳作的村民风趣地回答。像这样的劳作场景,从今年一月初就开始,春节后正月初八就复工,涉及全镇9个村的1800亩流转旱地,通过大型拖拉机旋耕机一个多月的作业,已经耕整待播种土地有500多亩。
刘忠平介绍,脚下的这片地有400多亩,刚收割了萝卜,地膜覆盖好后,等两天就播种早甜糯玉米,20天后再套种早大豆。伴随刘忠平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望不到尽头的地里已经覆盖好了地膜,白茫茫一片。泥土的芳香、绽放的胡豆花、含苞待放的油菜花骨朵,以及挥舞锄头劳作的人们,一幅春潮涌动的画卷,绘就在万物复苏的田野上。
铺满地膜的早春套种地。蒋兵供图
“三种三收”有赚头。刘忠平介绍,“三种”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在同一块地里1年播种3季,1年收获3次。第一类地第一次播种是1月和2月,收获时间是4月和5月,主要播种甜糯玉米并套种早大豆,按前两年的产量,一亩能收玉米棒2000斤、豆角800斤,能实现收入4000元;第二次播种是5月,这批播种的是粮食玉米和冬大豆,9至10月收获,每亩能收干玉米1100斤、干冬豆350斤,能实现收入2000元;最后一次播种11月份,播种萝卜和大头菜,年底至次年初收获,一亩能实现收入1000元左右。3次播种3次收获,1亩旱地能实现收入7000元左右。
另外两类土地的3次播种模式是:玉米套种辣椒、玉米套种南瓜的地块,播种的批次也是3次。第一批玉米辣椒、玉米南瓜收获后,10月份第二次播种满土冬大豆,待大豆收获后,11月再第三次播种萝卜、大头菜,这样的地块每亩能实现收益3000至4000元。
踏进20天前播种的玉米地,地膜覆盖下的种子,已经长出了3寸多高的小苗,只因气温低,还没捅破“天窗”与春天相约。
“你看嘛,这些苗子多壮实,等几天升温后,就让你们出来见阳光!”刘忠平蹲下轻轻撕开地膜,让3窝躲在膜下的玉米苗率先露脸。
玉米幼苗。蒋兵供图
在刘忠平流转的土地边,是一排排花开全身的胡豆地,粗壮的“身躯”长满厚实的叶片,那一朵朵紫色的花瓣装点着田野。“这些地边套种的‘副产物’,前两年没种但长出了杂草,既耗人工除草还耗除草药费,今年一亩能产400来斤创收600元左右,‘意外收入’啊!”刘忠平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李健学、刘惠莲、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