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在未成年人小虎居住地阳光未来安全员和办案民警的见证下,湖北省丹江口市检察院检察官对小虎及其法定代理人进行不起诉决定宣告。
“在学校的这段时间,我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文化和法律知识,积极完成了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改掉了自己的不良习惯……今后的日子里,我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公民。”日前,湖北省丹江口市检察院检察官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是被附条件不起诉的小虎在考验期届满之时写下的深刻感悟。
小虎笔下流淌的感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印记,更是丹江口市检察院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工作成效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院围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两大方面,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过程的优势,联合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出台《丹江口市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分类施策,精准矫治,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工作上不断创新,辖区未成年人犯罪率显著下降。
检察+专门教育,明确未成年人的行为边界
在充满诱惑与挑战的青春十字路口,许多未成年人因法律知识匮乏和法治观念淡薄,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外界的暗流卷入歧途。小虎就是在朋友“通话1小时,血赚150元”的利诱下,明知朋友为电信诈骗分子提供通话转接服务,仍将手机号码租借出去,导致被害人被骗3万余元。
案发后,小虎的心中充满了悔恨:“我真的好后悔,为了维护和朋友的关系,贪一时小利,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对小虎的家庭状况、人际关系进行社会调查后了解到,小虎从小衣食无缺,此次犯罪的原因是为了“挣回”被朋友借走的几百元钱。检察官在和小虎父母谈话后得知,小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对朋友较为依赖。考虑到小虎系从犯,无犯罪前科,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获得谅解,自愿认罪认罚等情节,丹江口市检察院依法对小虎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这段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成为小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考验期前三个月,由“检察官+阳光未来安全员+法律服务志愿者”组成的帮教小组负责对小虎进行矫治,小虎每周参加一次由阳光未来安全员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在法律服务志愿者的安排下学习基础法律知识,每月接受检察官考评验收。考验期的后三个月,小虎被送至十堰市启明学校接受系统的矫治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培养生活技能、重塑心理健康……小虎在考验期内表现良好,矫治很成功,检察机关遂依法对小虎作出不起诉决定。
专门学校的建成,为检察机关开展附条件不起诉帮教工作注入了新的能量。一年来,丹江口市检察院先后协同公安机关将6名罪错未成年人送至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分级干预效果明显。
检察+心理疏导,打开未成年人的心灵窗户
“生活是艰难的,但你是被爱的。”“当你无法控制局面,就专心想着眼前那些你爱的东西。”在丹江口市检察院心理辅导室内,小飞、小扬等人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在OH卡牌上认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小飞、小扬是两名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初中生,因一时冲动参与聚众斗殴,该院根据《办法》规定安排他们参加检察机关组织的临界预防心理团体辅导。在团体辅导中,心理咨询师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引入话题“如何看待错误以及正视错误”,结合卡牌游戏分析团体辅导中各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因人施策,教授未成年人控制情绪和避免冲突的策略。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小飞、小扬和伙伴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懂得了如何避免冲突,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伤害。活动结束后,检察官和心理咨询师一起为未成年人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家长如何与处于叛逆期的未成年人有效沟通,缓解对抗情绪,引导未成年人向好发展。
“法律是框架,而心理干预是灵魂。”检察官深知,单纯讲法律,并不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需求。2024年,该院立足《办法》的落实,进一步推动分级干预工作规范化,结合罪错未成年人行为性质、情节、危害大小等因素,将罪错未成年人行为进一步细化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明确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教育部门分级干预工作职责,并在分级干预中引入心理教育工作者等社会力量。截至目前,该院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共开展分级干预活动20余场,为罪错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53人次。
检察+家庭教育指导,重建未成年人的社会化渠道
“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问题家庭’。”让罪错未成年人更好更快回归社会,做实家庭教育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小五是一名闲散未成年人,偶然在某短视频App上看到了一则“找人做贴纸,日入500元+”的广告,想赚点生活费的小五主动联系了发广告的“收单号”,“收单号”告诉小五,他只需购买热敏打印机,每日打印发放的贴纸内容,将贴纸贴在汽车主驾驶的后视镜上,一张就能赚0.7元,多贴多得。此后,小五开始从“收单号”处接单,并加入“发单群”。“收单号”每日将不同的色情照片发给小五,并“手把手”教其通过热敏打印机印制。
第一次,小五贴单600余张,要求结算工资时却被“收单号”拉黑。后来,小五在“发单群”中找到其他“收单号”来接单,这次他按要求贴单320张,获利192元。尝到甜头的小五邀请朋友一起发放淫秽小卡片,他自己负责与“收单号”联系接单,之后以每张0.55元转包给朋友张贴。截至案发,小五共组织贴单8000余张。
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深入剖析小五的犯罪根源,结合社会调查掌握的情况,发现小五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对其缺少关注,其平时都是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针对小五父母监护意识不强的问题,丹江口市检察院采用“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纠正小五父母当“甩手掌柜”的教育观,改善不良的亲子关系。2024年9月,该院以小五和其朋友涉嫌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提起公诉,法院对小五和其朋友均宣告缓刑一年,各并处罚金。
案件虽告一段落,但帮教的旅程仍未结束。法院宣判后,检察官与法官、法律援助律师对小五及其监护人进行训诫。在小五缓刑考验期内,检察官又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开展回访帮教活动,与小五居住地的阳光未来安全员一起引导监护人认真履行职责,关注小五的心理状况和交友情况。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犯错就像是地里的庄稼生了病。”办案检察官在回访帮教后谈及家庭教育对分级干预工作的重要性时说,很多家长不是不想管孩子,只是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容易一味地纵容或者打骂。“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家长如何做好家长。我们将以《办法》施行为契机,做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助力罪错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