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除夕夜,本是阖家团圆的时刻,然而,家住北京的69岁老人李景超(化名)却与家人阴阳两隔。1月28日当晚,李大爷家中发生火灾,他不幸遇难。消防部门事后调查发现,起火部位在李大爷家私搭的一处泡沫彩钢板简易房内,初步判定火灾由现场遗留火种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
这场悲剧是如何发生的?火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又有哪些警示教训?2月18日,记者来到事发小区探访。
微信群里有人说“17层着火了”
李大爷和老伴儿住在一栋高层居民楼的17层,家中有两个卧室,大卧室连接着一处十几平方米的露台。多年前,李大爷家在露台上用泡沫彩钢板私搭出一间简易房,摆放一些简单家具,但并不住人,主要用于存放生活物品。
虽时隔多日,记者站在17层楼道,仍能闻到很浓的烟熏火燎的气味。进入火灾现场,视线中的墙壁、家具和各类物件都漆黑一片,简易房更是被烧得扭曲变形,泡沫彩钢板只剩下铁皮……火灾让这个曾经温馨的家变得面目全非。
“晚上8点左右,他先回了家,我还在我二姐家。”据李大爷的老伴儿回忆,除夕那晚,他们夫妻二人在亲戚家吃团圆饭,两人没有一同回家,“9点48分,在我们楼的业主微信群里,有人说‘17层着火了’,我就赶紧给我们家老头儿打电话,可是没人接。”
着火的正是李大爷家的简易房。2分钟前,9点46分,有路人发现了17层的火情,并拨打119报警电话,消防救援人员接警后迅速到场处置。
灭火遇到一道“拦路虎”
消防员姜港参与了当晚的灭火救援任务,在打开李大爷家的入户门之前,他和队友需要先破拆一道“拦路虎”——李大爷和隔壁邻居将楼道的防火门“私用”,当晚这道门被反锁着,“我们破拆后,又破拆了李大爷家的入户门,门一开,老人家中充满黑烟,能见度很低,温度很高。”
当时,简易房的彩钢板泡沫夹芯连同房内可燃物正在猛烈燃烧,大量有毒浓烟伴着高温涌入与之相连的大卧室及其他房间,大卧室墙上一台空调被烤化,掉落在沙发上。
水枪掩护下,姜港和队友在小卧室发现了昏迷倒地的李大爷,并迅速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不幸的是,老人抢救无效死亡。
“初步认定,火灾系遗留火种所致。”防火监督员鲁志勇告诉记者,消防部门事后调查发现,这场火灾的起火过程缓慢,先期有浓烟冒出,待热烟气突破窗户后才产生明火,是典型的弱火源阴燃转为明燃的过程。
依据过火痕迹等证据,火灾调查人员判断起火点在简易房东北角的位置,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李大爷有在简易房抽烟的习惯。李大爷的老伴儿说,“简易房只有两个顶灯,没什么电器设备,东北角有个罗汉床和木柜,他平时就在罗汉床那儿抽烟。”
泡沫彩钢板燃烧会产生剧毒烟气
采访当天,记者在火灾现场的一个角落看到了玉镯和名酒等物品。鲁志勇说,“调查过程中,李大爷的家属到场指认,有的贵重物品明显变动了位置,推断老人有返回火场取财物的行为。”
虽无法明确老人当晚是否抽烟,以及是否盲目返回火场,但可以肯定的是,导致李大爷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有毒烟气。
鲁志勇介绍,起火的泡沫彩钢板的夹芯是聚氨酯材料,属于可燃物,高温下火势发展迅猛。聚氨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浓烟,不仅会降低火灾现场的能见度,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其含有的氰化氢、一氧化碳等剧毒性有害气体,还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导致人员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事发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小区楼房建于1992年,像李大爷家这种私搭的简易房有多处,且已存在多年,社区、城管等也曾上门劝导并提示安全隐患,但居民们都拒绝拆除。
“这件事在小区中引发不小的讨论,悲剧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居民挺有感触,觉得要及时清理家中可燃杂物,保持疏散通道通畅。”该工作人员说。
私搭违建存在多重消防安全隐患
消防部门提示,私搭违建不仅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多重消防安全问题,影响自身及公共安全,相关单位及居民应及时拆除,消除隐患;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时下天干物燥,居民应注意用电用火用气安全,杜绝卧床吸烟、随意丢弃烟头等不良习惯。
记者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