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权力有颜色,那一定是黄金的颜色。
故宫金碧辉煌,金色浓度最高的地方不在太和殿,在其东侧的太庙享殿及奉先殿。整栋殿堂内被金箔彩画所覆盖,这一工艺又称“浑金彩画”。这种立体柔光的效果无法凭任何一种颜料涂刷而成,只有绸缎一样的黄金可以实现。
奉先殿| © 视觉中国
紫禁城彩画贴金的金箔厚度薄至0.12微米厚,25张金箔叠起来,厚度才与蝉翼相似。彩画匠人站在三层楼高的竹木脚手架中,屏住呼吸把几乎透明的金箔贴到梁架及天花上,用柔软的刷子扫掉多余的金箔,阳光洒进来,金色的碎片洋洋洒洒地漂浮在空气中。
故宫黄金五脊六兽| © 视觉中国
走出奉先殿,其他各处也不时可以见到金色的闪光,它们来自和玺彩画、旋子彩画上的“点金”。级别越高的建筑金色总是越多些,敏锐的人或许会发现金色还有不同的冷暖色调,《康熙起居注》中称其为红金、黄金。红金即“库金”(含金量98%),微微发红;而黄金当时也称“赤金”(含金量74%),颜色偏冷更为明亮。明代多用库金,清代偏爱赤金,这也成为古建专家们进行建筑断代的一个小小佐证。
© 视觉中国
另一种色如黄金又贵如黄金的材料是金丝楠木。木材纹理如流光如金丝,质地细腻温润如玉,清香怡人,时人称之“帝王木”。永乐年首次落成的太和殿主体便采用了金丝楠。可惜,这座散发着幽香的大殿落成后不久就毁于火灾,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是年轻了二百五十岁的康熙朝作品,木材也换成了更为平实的红松。
太庙 © 视觉中国
幸运的是,还是太庙享殿,留存了明初最奢华的巨构,其中68根柱子和主体大梁均为金丝楠木,冬至的阳光射进来,闪过一路金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制的颜色是红色系:有宫墙的红土色、庙坛的赭红色、梁柱的丹朱色、彩画的银朱色,浓艳热烈,演绎着等级、地位、礼教和权威。三朝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庙、先农坛、斋宫……这些典礼建筑无不被各个色号的红色覆盖着。
© 视觉中国
其中最具“国都气色”的莫过于宫墙红,中轴线的核心被这抹红反复涂抹,成为最鲜艳的段落。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详尽记述了这种红墙营造之法:“提刷红浆:每折见方一丈用头号红土十斤,江米四合,白矾捌两”,红土中富含氧化铁,难怪后人虽竭力仿造,却终难企及——正是这数十斤用料所赋予的厚重质感。
© 视觉中国
如果墙会说话——若是由这些带着铁红色的墙来说,它会说六百年的权谋斗争与恩怨情仇在墙面上撒溅的鲜血,还是说王朝更迭与盛世兴衰在此间回荡的鼓乐?或者,就忘记那些宏大的叙事,岁月流转,只折一支宫墙柳。如今的宫墙是最安静又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初春的玉兰还是深秋的银杏,它都是观赏时最优的底色;无论是白衬衣、军装绿或者汉服旗装,它都是过客们留念时最佳的的背景。即使是一只小猫,因为这红色的照拂,也显得更有灵性了些。
© 视觉中国
中轴线的路径上,若论面积最大的颜色,或许是宫墙红,若论长度,那一定是大地白——或深或浅的米白色系石材,构筑起了这条崇高路线上的道路、地面和桥梁。古人爱玉色洁白:金水桥、万宁桥、天坛圜丘、三大殿、社稷坛的台基,大多选择了柔软易刻的汉白玉大理石;今人重石材强韧:天安门广场、周边建筑群凝聚了全国之力,采用了不同产地的各色花岗岩。
© 视觉中国
汉白玉恰如其名,白色片石中有银色结晶,在阳光下发出晶莹的光泽。材质相对柔软,所谓“水成之岩”。石匠择其最细腻雪白者,将它雕刻为云头、荷叶、游龙、狮子,如云堆托举着金红蓝绿的璀璨宫殿。因其柔软,也更易受损,中轴线的古桥台基历经时间和风雨,早有了不同程度的剥损残缺,古建工程师用宣纸对石材进行脱盐处理,如同人做面膜,排毒养颜,又用汉白玉磨成粉合胶去修补孔洞,如同“白玉断续膏”一般,使之断骨重生、延年益寿。
© 视觉中国
花岗岩相比之下坚硬非常,所谓“火成之岩”。再没有一种材质像它这样,适合代表坚强团结的中国人民,来建设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外墙的浅黄色花岗岩统领起各色石材:廊柱米灰色、大厅桃红色、楼梯间棕青色、接待厅珍珠色、浮雕汉白玉镶砌、广场是米粉色……每位预约进入国家心脏的参观者,都不免在赞叹之余又有亲切感,毕竟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各色的材料,也是各自的家乡地脉。
“钟鼓楼吸着尘烟,任你们画着他的脸”,北京中轴线上串联起了三组高大的城楼:永定门城楼(及箭楼)、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前门)、钟楼(鼓楼)。它们巍峨端正,坐镇中轴线南、北、中三段,与周边连绵的四合院相互呼应,堪称城中的定鼎之石,给这座古城的居民以无限的安全感。青砖是黏土砖,灰瓦是铅釉瓦,来自泥土烟火,构成市井烟火。
青砖经火烧水泼出窑,用在城墙、宫殿、宅院,其中质量最佳的地砖来自苏州陆慕御窑,而最好的墙砖来自临清贡砖。御砖质地细腻“敲之有声”,自带铭文镌刻时间及作者。可贵到什么程度呢?文人雅士得一枚做茶几、砚台,也是好的。这种砖砌成的房屋更是金贵:工艺高超的青砖干摆墙面,做出来闭目以手抚触,只觉触感一片清凉,手背无法察觉到砖石缝隙。中轴线两侧的大宅,正在这细微处暗示着自己的奢华。
© 图虫 Boger
灰瓦多为黑灰色系,以铅釉为衣,较青砖颜色更深,为北京的建筑屋顶盖上均匀的灰色帽子,簇拥着故宫的金顶。
© 图虫 GAOMO
中轴线的城楼们也在这片灰色中,高高大大,偏又在帽子上镶了翠边——正阳门及箭楼、鼓楼、鼓楼屋面都做了绿琉璃边、绿琉璃脊兽,像是领了顶戴花翎的侍卫。一众侍卫中,钟楼屋面色泽最深,是黑色琉璃瓦。黑为北玄武之色,作为中轴线的最北端建筑,给古城轴线落下了一个清晰的句点。
中轴线是人工和自然的共同造物,在十五处遗产点内,有几千棵古树共同见证着历史,以侧柏、油松、国槐、桧柏和白皮松为主。这些苍翠的古树集中分布在六处遗产点,从南至北,连缀了先农坛、天坛、太庙、社稷坛、故宫御花园、景山和什刹海。其间更有绿水缠绕,为中正端庄的城市宫墙增加了一些柔软轻盈的笔触。
© 视觉中国
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树木是景山公园的国槐,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在社稷坛南坛门外,七棵古柏树据说是辽代兴国寺遗物,也有千岁。天坛比较之下倒显得年轻了,但此处古树最多,有三千多棵,种植别有心思:内坛纵横有序,外坛散点无序,又称“内仪外海”。其中最美是东门处一株梨树,盛开时节日落光线泻下来,真让人感受到什么是“烁烁其华”。
© 视觉中国
北京最著名的海莫过于什刹海,近几年水系治理成效显著,愈发清澈,在夜晚灯光下摇摇地映出岸边的灯火,也透出湖底浮动的水草,万宁桥的镇水兽盘踞岸边,像是在跟水底的精怪对话。天气好的时候,蓝天白云在水中镜像,野鸭像是漂浮在天空里。
© 视觉中国
在中轴线,每一种颜色都能找到它最浓烈的去处。金色是执生执死的生杀大权,红色是等级森严的礼教权威,白色是汉白玉,连起一片崇高伟大,灰色是四合院,市井烟火最是抚慰人心,还有目之所及的绿树,白水、蓝天……莫奈在不同的光线下画了三十张鲁昂大教堂,颜色光影各不相同。如果一位印象派画家来执笔北京的中轴线,又不知将如何挑选画盘上的颜色了。
编辑|Lili、Kiki
文字|齐莹 徐佳怡
视觉呈现|April
图片|以上标注
长期征稿
后台私信“投稿”获取联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